4月研究小结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教学双方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能让师生情心通融,沉醉其间,使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其思维活力。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良好的教学情景的创设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
如: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针对这样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我把几种方法都板书出来,让学生讨论。学生发言非常积极,很多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与周围的学生争得“面红脖子粗”的。这样的情景是每位教师最乐意看到的,每位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研究表明,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课堂的生命力是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好奇;也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获得思维的创新、能力的锤炼和智慧的升华。
教师的责任更多的除了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也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更要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经常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那么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以及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快乐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