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学科中的实践,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本月研究了语文课堂要达到以下几条目标:
1、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研究和探索的能力等多方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要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在语、数、英等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种差异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因此,不仅要教会学生从书本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习,还要从他人那里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的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如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常规,又不墨守成规,寻求变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解题中鼓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别出心裁地提出新方法、新见解、不因循守旧,不迷信权威,善于联想,善于类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