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研究小结>>浅谈小学语文目标制定(潘春霞)
浅谈小学语文目标制定(潘春霞)
发布时间:2014-06-21   点击:   来源:   作者:潘春霞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制定(学期研究小结)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明晰合理的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指南针,又是控制教学行为的方向盘,其作用不言而喻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等一句话,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执教者首先应该准确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拟定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特级教师魏星说,教学目标大体上有两个层次:一是必须教的(确定性的),二是可以和可能教的(动态生成的)。必须教的就是确定性的内容,它有三个含义:一是统一,二是明确,三是规范。尽管语文课程理解是多元的,但是核心任务和目标不能变,那就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育的基点、原点,也是叶圣陶、张志公等前辈强调的语文课程独当其任,是其他课程无法完成的。面对一篇篇课文,我们要从中出语文知识,连续性地教,整体性地教,系统性地教。那确定性的教学目标如何制定呢?
一、要多角度解读教材
一是撇开这是一篇课文的思维定式,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读者阅读文本在解读文本时,要暂时忘记自己教师的身份和教学任务,以从容的心态与作者倾心交谈,用悠然的心与作者对话,在一次次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后,就能发现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谋篇布局的方法,以及文中隐藏的要点和关键对教材的特点和特色理解了,课堂上就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文本,组织教学
二是作为教师去阅读教材拿到文本材料,先不要急着去看教参和相关资料,也不要像赶集似的匆匆浏览,自己先要进入文本解读文本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不断提炼自己的观点,产生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回归自己的角色,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去潜心引导,去感受语言的潜力,去揣摩编者意图,进而创造性地构建知识体系,设计教学环节
三是作为一名学生去阅读材料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体悟文本获得语言方法和情感的积淀都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因此,解读文本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细读教材,要体察学生在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方法
二、要整体把握,前后贯通
首先,要将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整体接触文本,全身心投入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做灵感式体悟其次,要找准切入点,牵一发动全”。文本从哪里切入最好?
三、要有单元整体意识
一篇课文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单元整体和整个教材体系中的有机构成因此,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教学重点的确定,需要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编辑意图有整体的理解,了解一篇课文在整个语文教学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做到了解一套,熟悉一本,明确一单元,备好一课同时,语文教学又是一种可能性,它更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性地教,选择性地教,创造性地教。语文教学就是发生在确定性不确定性的转换之间。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情在教学对话中动态生成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根据课程标准及具体学情,从教材中淘出最值得教的“学科知识”,凭借专业精神把它情景化、活动化,在课堂活动中最后内化为学生的“主体知识”。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生成,我们要做到三点:
一、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走向最远的终点。
学生在语文课上最大的痛苦在于,对于自己早已经知道的东西,老师绕来绕去地讲个不休;而最需要老师指导的内容,教师却又视而不见。要让课程知识转换为学生的主体知识,一定要学会学习分析:学生在这堂课上将会学到什么?为什么教学目标是适合这些学生的?这些目标是怎样来支持课程标准的?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克服这些困难?学生的兴奋点会在哪儿?怎样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你怎样做?学生怎样做?你打算怎样去评价学生?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学生感悟肤浅的让他感受深刻,这样才会让学习增值。
   
二、以最主要的活动带动最丰富的活动空间。
设置的目标和活动不要多,要找到最佳的生长点。这个支点非常重要,它使整堂课的教学形成一条在内容上贯穿全文、在教学上贯穿始终的动态发展的主线,同时也形成了一条言语的理解、生成、生长的主线,能给学生充分的语言空间、情感空间和智慧空间。
 
三、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

语文课还是浅近一点、感性一点、亲切一点好。教师的本事,就是让学生觉得知识的亲切、美好。如果不能把教学目标转化为饶有情趣的活动,那么,学生思维的触须就不会摆动,或者摆动的幅度很小,学生就无法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