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文本成果>>研究课教案(钱春霞)
研究课教案(钱春霞)
发布时间:2014-06-23   点击:   来源:   作者:钱春霞

8  三打白骨精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感悟人物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3、初步了解三字文化,欣赏小说的情节,领略古典小说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

1、说一说小说的三要素。(环境   情节   人物)

2、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  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个性,感悟小说魅力。

二、精读课文

(一)追溯故事的环境

1、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出示:“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指导朗读)

2、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看你又有什么感受?

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学生谈感受)

小结: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咱们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二)追溯故事的情节

1、妖精三变的情节,感受白骨精的性格。

★交流故事的起因。

有情节就有故事的发展,咱得先从故事的起因聊起。谁来说说起因是什么?

看看文章中怎么说的?读给我们听听。(理解自言自语,指导朗读。)

(1)交流妖精的第一变。

★这妖精,一心想吃唐僧。说时迟,那时快。施展妖术,变成了——生:村姑。

出示:“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用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样的村姑呢?(生:美貌。)

看看原著中描写的吧——出示:“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故意重音强调)的文字描写后,批了一个字。你们猜,是哪个字?(妙)

★要不然怎么说“妙龄少女”呢。年龄变得妙,咱们看看白骨精变化后的长相,妙在哪?

★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学生交流)

★这一切,都源于吴承恩写得妙啊。把原著中对村姑 “美貌”的具体描写送到课文中,再读读,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学生用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描写,替换课文中的“美貌”,再读)

小结: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继续交流,看看妖精的二变、三变(板书:三变)又妙在哪里。

(2)交流妖精的第二变。

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学生交流,理解一步一声,指导朗读。)

★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然而你同情吗?

★那这“哭”里又藏着什么呢?

(3)交流妖精的第三变。

出示:妖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是啊,这回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原著中有这么关键的一句,读读,看看妖精这一变,又妙在哪儿?

出示:“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这不是佛家人的做法吗?这样的吃斋念佛之人可经常念叨——

(读补充教材那些带“善”的句子:“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可是有心向善之人经常诵读的句子,那么,这白发老公公是真心向善吗?

(板书:无心向善)

★    那这“善”里又藏着什么呢?

(4)所以说,这个妖精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

小结:这真可以说是恶贯满盈、十恶不赦。如果说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村姑的文字后批了一个“妙”字,通过你们的交流,我发现,这三变,一次比一次“妙”。应了个成语叫——(大部分学生齐说:妙不可言。)

透过文字,我们发现了语言的密码。妙,真是奥妙无穷。我们不仅看出妖精每一次变化的精明,也看出几次的先后顺序的精心策划。我看,这哪是变,分明是骗!所以,三变就是三骗!所以不是白骨妖,而是白骨精,这家伙的的确确成“精”了(点题)。你说,这样“无心向善”的妖精该不该打?生:该打,狠狠地打!

2、悟空“三打”的情节,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1)看课文,结合妖精的每一次“变”,交流孙悟空是怎么打的。

我们把描写“三打”的句子直接提炼出来。读读。

出示:“‘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一打)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二打)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三打)

(2)下面,我们再提炼打的三个动作。

出示: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

★联系妖精的变化,说说为什么三次打的动作不同?

★简绍金箍棒,了解金箍棒的威力。是13500斤的金箍棒,那可是相当于几辆装煤卡车的重量,想当年,老龙王介绍金箍棒时曾说——那块铁挽着些就死,磕着些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

★你说这样的金箍棒,这劈脸,这当头,这抡起,打这么个妖精,那真叫小菜一碟!我们一起再跟着悟空三打这妖精。(教师把学生分组,学生分别读“三打”)

小结:真是越“美”越打,越“哭”越打,越“善”越打!悟空的三打的确妙不可言!真应了那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3)从这三打中,你感受到了孙悟空什么样的个性。

3、唐僧“三责”的情节,感受唐僧的性格

(1)然而,唐僧的态度呢?(责怪 责罚)

★课文两次写悟空打后师父的责怪,责罚。悟空三打之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看看原著中描写的情景: 看录像,悟空围在唐僧的四周,跪拜,恳求师傅留下的镜头。”

(2)原来,妖精三变,悟空三打,唐僧也有三责(板书:三责)。

(3)唐僧的三责,看出唐僧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4)这“三变”,“三打”,“三责”的情节,叙述的次数相同(板书:相同),可你们读着,重复吗?

★我要是你就概括成一句话,变的内容——不同

★但课文是这样,三变写完了,再写三打吗?

★想想我们唱的歌曲,旋律大体相同,分几段歌词。歌曲这样演唱的目的是为了反复抒情。那么小说的叙事呢?(板书:反复叙事)。

小结:对啦。这是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这样写,不变中有变,相同中不同。也正应了一个成语叫“一波三折”。让读者不感觉重复,却耐人寻味。同学们发现故事的结构密码,这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生:(齐说)“妙”!

 (5)“为什么非要三打,一打不就解决了吗?”现在该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了吧。反复叙事的写法,西游记里还有很多。如“三借芭蕉扇”。还比如《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

小结:当然,不仅仅是“三”的反复叙事,还有你们刚才说的《三国演义》中的“五伐中原,还有“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反反复复中,读着多引人入胜啊。

三、拓展延伸

1、上节课有个同学质疑:孙悟空那么有本事,背着唐僧飞身取经不就得吗?作者吴承恩干嘛要反反复复写那么多一路由遇险到历险到脱险的故事?

小结:是啊,这一个个情节,让西天取经的路途显得分外艰难,突出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与毅力。看来,这三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环境、情节,都是为了突出人物。好,下一节课我们进入“人物性格”的评价。

2、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诵读吧!(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四、我读书  我快乐

课后阅读《西游记》

板书:

名著:《西游记》之       三打白骨精

     小说                               反 复 叙 事

   (三要素)                           (相同不同)

     环境                                   三变

     情节                                   三打

     人物                                   三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