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充满趣味的“游戏”或“童话”情境,开启学生“乐学”的大门。
《平均分》情境: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情境的引入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为后面的学习铺垫基础呢?情景图的本意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春游前的准备活动,使学生看到日常生活中有着"平均分"和计算平均分的结果的问题.但我也意识到这个情景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着出入.我校学生春游前都是各自准备春游的物品,学生实际生活背景与情景图的内容有着心理上的隔膜,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个情况,我精心创编了一个童话故事来引入:有一天,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三兄弟来到一座山脚下,口渴,肚子饿.猪八戒摸摸口袋里只有6个桃子,"来,沙师弟你2个,大师兄1个,俺老猪肚子大就3个."
《100以内的数》复习课情境:数字是枯燥的,数学是抽象的,数学复习课更是让人头疼的。俗话说“回炉的烧饼不香。”那么,我们的复习课教学该怎样从学生自身需要为出发点,有计划有条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改革一味的题海苦战,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牵引下主动遨游在复习活动中呢?基于以上考虑,我通过创设孩子们喜欢的美猴王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在说,数,分,比,做,五大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觉地搭建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组成及数位,最终达到完成100以内数的知识点的整体构建,让整个课堂教学饱满、立体,也让学生的心灵获得愉悦,情感得到陶冶,价值观得到提升。体现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立足学生的经验,学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目前,我在上数学课时,都能有意识地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题实施中,个别情境的创设仅仅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情境的重要目标,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要么情境中一旦导入新课,就急于进入后面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浅尝辄止”,情境所起的诱导作用并不大。我们逐渐地认识到,兴趣的激发只是情境的一个最起码的一个条件,关键的是让情境起到帮助学生实现“问题解决”的作用,使学生在情境中能主动到发现一些问题,自主地去探索、去解决。 2、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替代的。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数学思考却湮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 3、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情境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