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研究总结 2014年6月徐忠义
通过一年时间的实验和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感受到了其效果的显著,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抓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最大化的收获,这学期我想重点对课堂教学中作品评价环节方面的感想作下列罗列: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今天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就在作业本上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1、课前备课要认真全面:
美术课的准备内容广泛,课前要仔细的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联系实际设计教案,最关键的是,要预设一些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得到更直观的视觉感受,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准备好教具,没有现成的需要自己亲手制作。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还要查阅有关资料。
2、课堂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三、要重视作业的评价
3、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个性: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4 、作业有效评价 让美术课堂更精彩
美术课上学生的表现,作为教师的我们并没有办法给予公正的评价。长期以来,学生养成了对于素质报告册上的美术成绩不屑一顾的心理。只是因为,那是教师仅凭一节课的期末测试得来的等第,那并不代表什么。而美术课上的作业评价总是不到位,难以达到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概念。教学是一个灵活的创造性工作,作为美术课作业评价的形式,也是老师们在摸索和探究的,可以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等许多种。但是如何使美术作业的评价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美术知识的掌握,美术技能的训练更加具有促进作用呢?通过几次美术公开课的得失,通读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总结自己失败之处,我逐渐摸索出能够让自己美术课更加精彩的教学评价方式。
(1)作业的展示要倾向自由。
学生的心理是各异的,有的喜欢展示自己的作品,而多数同学是要借助老师或者他人的手使得自己的作品面向“观众”的。就最近上过的一节公开课《我设计的自行车》为例,教学中就出现了对学生心理掌握的不够,没有很好的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导致的教学冷场。“有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看?”我的一个问话,虽说没有石沉大海的“悲剧”,但至少愿意的了了无几。结果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孩子,高兴地上来了。那贴到黑板上的作品是很难让自己满意的。这时,卡壳了,一时不知道是让他们拿回去呢?还是就让这么几幅充满个性的作品填补剩余的课堂时间?这时,就需要借助老师的慧眼识别“千里马”,由老师去?那些不好意思的孩子“牵针引线”。“刚才老师听见有同学在心里默默地说自己也想把作品拿给同学看看,是谁呢?”,说完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到下面,随即挑选一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此时再来评价,应该不会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了。面对一幅幅个性十足的作品,孩子们定会收获甚丰的。
(2)激励的手段要注意多样。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用与别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横向的比较来判断,而应看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我在展示评价学生作品时,特别留心几个以往美术作业差的学生,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鼓励他们的方式我采取了分层实施:当发现他们进步时,我采取单独表扬他的进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他逐渐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业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时,我就进一步对他所取得的进步采用全班公开化地表扬,对他的努力进行赞赏。在另一方面对于美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应该注重他们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表现美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绘画惰性的产生。而今年我更是带着一群天真烂漫的一年级孩子学习绘画,在激励他们的方式方法上,每节课都是绞尽脑汁。在教学手工课《会动的小纸人》时,对于各个环节我都会用赞赏的目光看待这群孩子。手工制作课要孩子们准备很多东西,小组准备齐全的我会对他们进行口头上的表扬。制作过程中,表现良好,能够制作出比较合格的作品的个人和小组,我会参与到他们中去,以示鼓励。而在最后能够完成制作,而且作品精美的同学,我会送上一份小小的奖励。诸如小笑脸、五星、翘起的大拇指等等,或者是把老师制作的教具奖励给他们。孩子的心是很容易满足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句赞扬的话语,那都是对他们的莫大鼓舞,每一个同学都会为我们展现他那灿烂的笑容。
(3)评价的人群要注意周全。
每节课都是三五个同学表演的舞台,这不光是在美术课堂中可以见到,而且语文课、数学课等等也是比比皆是啊。美术作业的评价这个环节,要学生起来,评价别人的作品如何如何,要说出个道道是有些困难,对于不善言语的同学来说更是莫大的折磨。去年带三年级的美术,而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利用这一点,我让班长记录下来每节美术课在评价这个环节,学生起来说的次数。美术并不是语文动辄要长篇大论,多么的才华横溢,简单的评述,精炼的话语,只要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眼中看到的优缺点,自己对作品一点的改进意见,我想这节课你就是有所收获的。当然记录孩子们每节课的发言次数,并没有逼迫的意思,而我会对于一段时间评价别人作品中肯的同学予以一定的奖励,对于有进步的同学一定也不吝表扬的话语。长期坚持下来,每一个孩子心中都会有一杆衡量的秤,都会用秤砣给他人和自己秤一秤“重量”。当然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做些更有时效的评价呢?我觉得评价的方式上要灵活多样。
首先学生自评,他能为学生个性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通过学生的自评,我们能够了解孩子们投入的程度,是否引起了学习的兴趣。这是我在美术课堂中使用比较多的方式。展示自己作业的同时,我会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绘画方法。当然孩子们还是不太热心去评价自己的作品的,这得浅尝辄止,毕竟是小孩子,对自己认识不是很足。难以全面得看待问题。
其次学生互评,这样能够以集体智慧丰富个体的智慧。
这是美术课堂使用最多的方式,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看人”与“被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古语说的好: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人为鉴,我们能够明白自己到底哪里画的不够,哪里画的很好。通过作品的比较,才能明白自己存在的差距。
最后集体评议,这是走向创新之路的好形式。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用在美术课上好像有些“大材小用”了,但是道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通用的。我们的孩子还是极具创新能力的,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
(4)评价的过程注重累积。
评价偏重于结果,把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唯一内容,将作业的“成果”作为评价的导向,忽略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的评价。这样,必然影响了其想象力、综合实践能力的进步与提高。许多时候,我们追求一个结果,却不知道,美好的过程被我们抛之脑后了。我记得曾上过一节五年级的美术公开课,《有趣的拼盘》一类的吧,学生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拼出了一盘盘精美的“盛宴”。那颜色的搭配,那形状的协调,都拿捏的恰到好处。那么,此时我们的评价就呈现出不是注重结果了,而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去享受那色彩与形状的美感来,结果此时是不重要的。
长期的坚持,每节课的累积,才能记录学生成长的脚印。仅靠一节两节课上的评价,要使得学生会评价,能够借助他人的评价完善自己,那是需要时间的积淀。对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我们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现的专业性美感,我们应该注重作业深层所蕴含的因素;不能只是每节课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更应该让孩子们享受评选的过程。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上课方式方法,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一千个教育者,就会有一千个教育思路。辛勤的园丁,我们就为了满园的花朵,用心地耕耘吧,期望能够浇灌出奇异绽放的无数“鲜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