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课前、课堂、课后教学策略的研究
徐忠义
一堂课,都由三大环节构成,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是显性的,而课前准备,课后总结相对较为隐性。它们既是独立又是紧密相连,三者之间缺一不可的。又由于学科的性质不同,它们之间的侧重点又有区别。
课前准备,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进行有针对性去寻找,发现或思考查找相关的一些资料,图片,以及备好需要用到的学习工具,材料等等,为下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我个人认为,课前准备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个性化,从而达到课标里所提到的教育教学要求,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因为,课前准备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它有两大特点:自由性和体验性.自由性体现在一是学生心灵的自由性;二是探索学习的时空的自由性.体验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可以在课前进行充分观察,感受,体验生活中的一切.正因为这两大特性,课前准备这个学习环节,对培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创新性和独立性学习,学生个性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精心设计课前准备的内容
1、内容的明确性
学生要做课前准备,在内容上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那么,内容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与掌握.故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紧紧围绕课标,抓住教材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适合学生的课前准备内容.比如:苏教版美术第十二册的《三百六十行》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知识点,我准备了这样二个问题:1、你知道哪些职业?2、仔细观察你最熟悉的那个职业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职业特征。通过这样课前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去认真观察体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并通过观察来总结、提炼对象的职业特征,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
2、内容的层次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同阶段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在设计内容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内容的层次性,不然,学生如因难度的问题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那课前准备也就失去它的实际意义.面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设计的内容要简单,具体,明确.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增强,设计的内容相对来说就要比较复杂,概括,这样才能给高年级的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能力.如苏教版美术第十二册的《偶戏》一课,可以设计的内容为了解偶戏的演变过程、分类;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尝试着写一个简单的小剧本,并根据剧本的角色制作戏偶,并进行排练表演。这样他们在课前准备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了。
3、内容的生活性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内容的设计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苏教版的第七册《标志》一课教学中, 因为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教学内容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首先,我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标志,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一些标志,要了解标志的特点,更重要的尝试了解它的组成和意义。
充分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声音、录像、游戏、或画面等方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以便于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创设情境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我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利用一切机会,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主体形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如:
1、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欣赏美。
美术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尽量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引出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拓展其思维的主动性,增强其求知欲望。例如在上《花儿朵朵》这课时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先带他们漫步在校园中,让学生感知春天的气息,学生们边走边看,感受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我们围坐在草坪上大家畅谈春天的色彩:黄的、嫩绿的、粉红的、大红的……学生大胆的描述着,就每个人心中的春天都不同,每幅作品都不同。
2、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故事是学生最爱听的,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动人的故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轻松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在上《儿歌、童话配画》时,可以以视频的形式,让同学们听儿歌,看童话故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完成作业的创作。
3、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美。游戏在学习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性和持久性。巧妙的运用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寓教于乐。
4、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古人很早就提出了“琴棋书画”四艺,反映了艺术的相融相通。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通过音乐,创设具体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音乐之声,能调动人的情绪,促使学生的感官、直觉发展到比较敏锐的程度。如在教学《画情绪》一课,则可以不同节奏的音乐,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通过音乐体验来完成自己的作业。
三、在合作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合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最简便易行但效果显着的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能使学生从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知识。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
课堂的高效并不单单体现在课堂上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高效率,其实课后拓展是高效课堂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延续,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更是学生能力得以践行的宽阔舞台。
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成功将知识内化。而课后拓展的多样性和实践性正是提升高效课堂能力的大好舞台。比如在设计造型表现领域的课后拓展时,例苏教版第9册《藏书票》的创作。依据课程标准为了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拓展“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书是学生好学的一种表现。请你为自己心爱的书籍设计一张藏书票展示你的风采、彰显你的品味。藏书票也称作为微型版画当学生将自己亲手设计的藏书票贴在藏书中时便会立刻感到自己的书多了一份雅致和情趣更让学生体会到设计的成就感。如:苏教版第8册的《适合纹样》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教室里的版报设计,手抄报比赛等方面。
总之,课后延伸是教学中最烦琐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最灵活的部分,是教师最 花心思的部分。课后延伸不是紧紧套住学生手脚的枷锁,而是放飞心灵湛蓝的天空。课后延伸是帮助学生打破空间,让他们飞进自然、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