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资源成果>>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4-06-25   点击:   来源:   作者:赵文娟

【摘要】近几年,社会许多名流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强烈的抨击,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之路的时刻。研究表明,每位教师应该建立起“具有可持续性改革实践思想与做法—在课堂上全面再现语文的灵性与魅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卷入—全体学生的素养与创新目标能得到实现”这条特色道路。为什么呢?因为语文教学永远需要改革,需要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域名已经过期} 原文地址http://{域名已经过期}/thread-13698-10-1.html)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大改革,没有改革就不会有特色产生;一条真正的特色之路充满着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是由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殊魅力奠基;一条真正的特色之路,是全体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全程提高之路,是一条有创新目标的道路;一条特色的现代语文教学之路必须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加入。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教学特色之路

从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成立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研制形成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初稿。从2001年3月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当地教研员、优秀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最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又邀请了7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史学家、艺术家及教育专家对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审议。关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杨义说了这样一段话:“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具有文学感觉、艺术感觉、美的感觉。要通过语文教育、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人文精神事关国魂、国脉、国力,应当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语文教学之路。应当让学生在记忆的最佳时期,多读一些经典作品,记一些美文佳句。”[1]众所周知,5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因为我国底子薄、经济仍处在转型阶段,再加上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所以基础教育的投入、发展等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近几年,因中国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偏低,语文教学花费的时间却是最多,时间与取得功效不成正比,中小学语文教师遭到社会许多人士的强烈抨击。由此,笔者认为,中国语文教育必须走出困境,必须找到一条新路。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从1956年我国的第一部语文教学大纲算起,教学大纲已使用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来,我国几易大纲,使得大纲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但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各学科都没有课程标准,在这一期间,美国、日本、德国、瑞典、意大利等国家都建立了较完善的课程标准。那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有哪些差异?仅仅从字数上就可以读出其差异。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几页或几十页纸,字数只有几万字,课程标准却是一本书,二三百页,二三十万字。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太笼统,所以教学大纲颁布后,总是需要制定人员反复地讲述教学大纲,逐条、逐项解释其内容,这从许多杂志中可以读到中国基础教育上的特有现象。各级教研员、教学研究专家讲了这么多,教师理解还是没有理解?能否真正将纲贯穿于教学始终?到一线中小学调查后便清楚了。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一线教师能够反复阅读、真正理解和运用教学大纲的很少,许多教师头脑中的大纲意识、内容是师范院校中所学。只有愿意在教学上有成绩的那部分教师,才研读这类文章,多数教师根本不予理睬。在最近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笔者让500余名教师不看任何资料的情况下,把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写出来,能够完整写出来的几乎为“零”,有的教师写的教学目的是1986年大纲的(是在师范学校中的教学法课中学的)。这种读不读大纲照样教好书的思想在中小学教师中相当普遍。

而在课程标准中,十分具体地规定了每一年级、每一学期、甚至每一单元的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应该达到的底线标准。如果教师不读课程标准,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是极大的不负责,书真得教不好!“无纲能教书”这是实践得出的结论(其能并非真能,水平特别高的能),但无标准是很难教书。众所周知,在教学大纲时代,语文差生较多,因为大纲没有规定底线标准,只规定了学科性质、教学目的要求、课堂教学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设备、每年级仅仅20来条所谓具体教学要求。而课程标准时代,是学生真正素质教育时代,因为每个学生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底线标准,不允许教师放弃、淘汰任何学生。在企业生产中,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不合格的产品是不能出厂的。课程标准执行下的学校就要有这种意识,即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走出学校!

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简单对比来看,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语文教学之路,首先要求学校领导、教师应该具有这种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走出学校的意识。

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语文教学之路,来自于每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特色。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这些问题,仍然按部就班地教,用那种连学生都会的、千篇一律的、“课题导入、板书课题—学生阅读,学习生字词—教师条分缕析讲解(分析来分析去,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课堂练习—作业检查与评比”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不懂得教学如何创新,不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去教,教学就不会有任何生命力,教师也就没有任何教学个性而言。

每位教师构建自己的教学特色,需要深刻理解语文教育教学艺术的意蕴。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艺术首先需要教师具有改革思想,因为没有一点改革思想的课堂,永远不会有什么教学艺术可谈,只要教师敢于改革,敢于从学校实际可持续性地去想去做,就是掌握了课堂教学艺术。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姜兆臣的改革之路中,可以发现这一认识的科学性。

每位教师构建自己的教学特色,必须要研究自己国家的语文教育家。即对我国从古至今的语文教育家作较全面研究。笔者认为,这一步不可缺少。因为几千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的大家太多了,有孔子、孟子、庄子、董仲舒、扬雄、王充、葛洪、刘勰、颜之推、韩愈、苏轼、朱熹、王守仁、唐彪、王筠、曾国藩、梁启超、徐特立、夏丐尊、黎锦熙、陶行知、叶圣陶、朱自清、吴研因、辛安亭、吕淑湘、蒋仲仁……从这些宝库中,一定能寻找语文教学的特色之路,在不断的研究中,一定能带来你新时代教学的高效率,如果敢大胆拔开一条通道,就能确立自己的特色之路。事实上,我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多数没有重视这一问题。

现代语文教师的特色之路,还需要教师看看世界语文课,从世界语文课中找到教学方法精华、艺术精华。没有这一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闭关自守,封闭的课堂孕育的学生永远不会有创新力。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这方面极其缺乏,他们没有时间、精力、经费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所以不知人家的教学进行到什么位置。比如写作问题,现在我国95%以上的中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但美国等许多国家的学生是98%的学生喜欢写作,这种强烈的反差,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必须走入一条新的作文教学之路,语文教师应该看到这一事实,走出去看一看,就能明白人家是怎样抓写作教学的,这样也能确定自己的写作教学之路应该如何建立。再比如,我国目前各本教育杂志都有的内容—研究性学习问题,只要我们看看世界课堂,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花费大量时间去争论“研究性学习”该不该走进中小学课堂。而应该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如何快速将其引入到课堂中来,不仅仅是语文课要引入,其它各科都要引入。

把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呈现给每个学生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之一,几千年的变迁,汉字的内蕴有种伟大的超越,这种超越就是中国有博大精深的世界少有的文化。因此,现代语文的特色之路不能没有汉字美的加入。也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把汉字的美教给学生,等于让21世纪的中国孩子丧失国魂。写到此,笔者想到了《中国娃》这首歌曲,其中“最爱说的话呀哈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能激起人们无限的思绪。每一位吟唱此歌者,都能感悟出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

1999年底,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香港作了《中国文化与科学》的演讲,他说:“中国文字是单音象形文字,不是拼音字,这一点当然是非常清楚的。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中国有许多方言,可是只有一种文字、一种语言,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为什么中国没有分裂成许多国家?中国的版图比欧洲的版图还要大,中国的人口要多很多倍,中国的民族传统,是许多民族混流起来的,不比西方不同民族的数目来得少,可是并没有像欧洲这样分裂成许多国家,或者像印度,虽然形成一个国家,可是里头有很多不同的宗教,很多不同的语言。这是什么缘故呢?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有一个很强的统一趋向,不是拼音文字,不必文随音转而增加分裂的可能。”并指出:“中国语言文字与整个的文化特别注重精简,我觉得直接与中国字单音象形文字有密切的关系。”[2]如此论断,笔者认为填补了我国学者对祖国语言文字认识上的又一空白,把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研究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由此看出,把祖国语言文字真正的教给孩子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重任。但多年来,许多教师对待汉字掺杂着应试教育的思想,“为考试识字、一字多抄、死记硬背”等(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域名已经过期} 原文地址http://{域名已经过期}/thread-13698-10-1.html)。不仅难使孩子体会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反而滋生了孩子讨厌祖国的语言文字。众所周之,汉字源远流长,这种魅力是许多国家语言不能比拟的,从甲骨文到现行简化字,其内在美如果不靠教师艺术性的引导、学生有爱心、有兴趣的学,那是永远体会不到的。简单的“鸟(鳥)与乌(烏)”“鸟”字须点睛,“乌”字不点睛就能使您的灵魂得到净化(许慎《说文解字》释“乌鸦,孝鸟也。”因为乌鸦有反哺功能,乌鸦老时,眼睛会瞎,而小乌鸦觅食喂之。所以鸟须点睛,乌则不),而英文bird 、crow,您是思索不到点睛与不点睛的美。

再者,汉字还能启迪人,产生灵感。俄国著名导演大师爱森斯坦就是通过对汉字的研究,特别那些象形字,如牛、马、羊等,还有“奥”、“听”的多种繁体字,产生了新的理念,创立了“电影蒙太奇理论”,并在导演的话剧《悬崖》中首次运用。多么震憾人心!但谁又敢说高质量的学习祖国语言文字不会再产生新的东西?

而汉字解释的那种难以言尽的模糊美更令人咀嚼慨叹。比如,《庐山的云雾》中“幽谷”一词的解释就能使您体会到这种美。一学生问什么是幽谷?教师思之难以解答,随手画下相挨着的两座高山,指出幽谷位置,并说那里“很静很静、很深很深、很暗很暗、很冷很冷”,如此情境创设致使全班同学齐答“幽灵一般”!老师大赞,称孩子终于找到这种感觉。这是多么美的教学!而英文“a deep and secluded valley”的直接性的解释是难以再现幽谷之境的。

语文教育素养化、创新化

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创新教育,语文教师应该是先锋队,因为孩子生下来接触的是母语。母语的潜在影响力相当的大。没有母语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不会有其它学科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所以笔者提出语文教育应该完全素养化、创新化。

“语文教育不能再应试了!”这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语文教学之路必须彻底改革的内容。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素质?不言而喻!现在的学校教育误区很多,突出表现为:大多数教师不敢实施素质教育,虽然我国政府多次会议、决定中强调,但学校教育的我行我素,令人堪忧,学校领导缺乏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力,让人忧心忡忡。应试教育依据中、高考的考试标准、考试说明,这种标准与课程标准是截然不同的,这种标准训练出的学生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缺乏开放性思维,没有人文建设的价值。语文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全过程中具有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并在这种综合的感觉中创新意识得到全面锻炼。这一切,应试之下的语文教师是做不到的。

不久前,我国资深语文教育专家、语感论专家、浙江师大教授王尚文主编的《新语文读本》提意见座谈会上,一位中学生文学社社长有这样一段文字,让许多专家震惊:“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学的是如何进行语文考试。我们其实不会阅读,或者说,随着考试能力的增强,我们已经丧失了阅读能力。”[3]仅仅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生怎能会有大面积的创新?怎能会有语文的高素质?所以,我们应该走一条新的语文素质教育之路,一条实实在在的语文创新之路。

语文的创新教育最重要一点是教材编写的创新,即编者必须有大语文教育观。如果教材千年不变,整个民族的创新必然受挫,每一位中国人都能找到证据来说明这一问题,即用了上千年的科举教材,使中国人从元、明朝以来就失去了民族整体性的创造力。所以教材编写队伍的创新思维是全体语文教师进行语文创新教育凭借。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怎么样?从笔者能见到的十余套中小学语文教材来看,缺少创新,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支离破碎,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文章太多,训练学生人性、个性的文章太少;虚伪的文章太多,喊口号的文章太多,实事求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的文章太少;无聊的文章太多,唤醒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文章太少;成人化经典文章太多,满足学生需要的经典文章太少……总而言之,中小学生在语文教材的拥有、使用上没有自由,缺乏民主。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在《爱的生活》中这样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语文教学的创新、素质应该让学生在自由之境寻求发展、变化,这一点也是我们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语文教学之路必须考虑的。

语文教师应该永远充满灵性

语文最有灵性,其表现为:⑴一个生存于这个社会的人离不开语文,这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实用语文思想的体现就是因为这个工具能解决许多问题,所以语文充满着灵性就是因为语文的实用性,使人的听、说、读、写在发挥着灵性般的价值。⑵语文使人懂得人世间最美的东西。在读文、析文的过程中,人们对真、善、美,假、丑、恶的认识更加清晰明朗,并能够主动塑造自己具有更美的个性,装扮自己具有更美好的心灵,启迪自己有着超越的智慧。在那些小说、童话、寓言、科幻等世界中,还能感悟到整个宇宙的神奇之美。⑶语文能使人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并在市场经济社会上寻求到新的发展。因为交流、合作、发展带来的价值灵性,依靠语文这个漂亮的外衣。⑷语文是思维的载体,语文使人类走向更加文明,远离战争。⑸语文能促使人们综合发展,它是人生发展的奠基石……就是这说不完的话语,使得语文充满着其它学科难以具有的、这么复杂的灵性。但目前的语文课堂使学生没有感悟到这种灵性,许多学生视语文是负担,视语文教师为仇敌,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思考。一篇好端端的课文被教师讲的支离破碎,一篇鲁迅的文章被讲得越讲越糊涂,这说明什么?说明好多语文教师没有从灵性角度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什么特级教师魏书生的课那么感人?原因是他用灵性来呼唤学生,让每个学生感觉到语文的魅力。为什么在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上,学生特别活跃?因为于老师用语文的灵性来引导学生感悟最美好世界……

语文灵性的不断重现,靠得是教师素质,没有语文教师的灵性素养,大多数学生就不会徜徉于这个神奇世界。而学生这个主体的主动阅读、探讨也是灵性占有的动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不竭余力地训练学生,让这一主体能动性充分展现出来。因为一个特色的现代语文教学之路,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学生的能动性较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并且是可持续性的展现。

让现代化教学手段闪亮登入语文课堂

中国特色的现代语文课堂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手段,因为现代的语文课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目前中小学学校拥有、使用现代化设备与社会各界相比,速度最慢,其慢在于中小学学没有这部分资金或资金来源之路狭窄,政府对其投入较少。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这种现象将成为历史,因为教育的作用早已发生变化,有位博士这样解释“科教兴国”:科学的教育才能使祖国振兴。当然科学的教育不能离开现代化教学手段。下面从语文教学的内容上,简单说一说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重要性。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有速度需要很多的训练时间,在反复地练习中,有许多学生也会开小差,到任意一个中小学校,都能发现大多数的学生的字达不到这个最起码的要求。原因很多,一是来自语文教师的指导思想,中、高考不考写字,国家不以这种要求考学生,只要学生写得字人家能认识就行了;二是来自于教师的自身素质,一些语文教师自身的字就难以达标;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真正走入课堂。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入识字、写字课堂,学生写字为什么会变?比如让学生使用美国微软的Office系列软件,其中关于字体问题,学生们一定能感到世界这么多文字中,能像中国字有这么多、这么变化,几乎没有,这不就能提高学生写好字的信心吗?在课堂上如果坚持使用视频展示台(实物投影仪),学生可以随时欣赏自己的字,在任意放大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当堂发现不足并加以纠正,这是其它媒体无法取代的。如果我们教师经常制作一些识、写字课件,学生一定能发生大变化。

写作教学如果让现代化教学手段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写好文章。可以这么说,现在每一位学生、教师都可以拥有E-mail,这一个简单的E-mail就能使学生爱上写作。现在许多网站开设了网上聊天、网上论坛(实践表明,习作差生对网上聊天爱得更切),如果我们教师加强引导变聊天为“聊作”,把论坛变成“习作的工具”,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会比传统的教学手段高。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看电视、录像,或用录像机录制学生演的课本剧等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