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过程性价值
有效引导低年级学生专注课堂学习的有效策略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王文霞
“千丈高台,起于垒土”,小学是整个学龄教育的基础阶段,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又决定了小学学龄期的发展是否有良好的开端。作为低年级任课教师,应该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以他们的心理发展为起点展开教学并积极促进儿童心理向更高水平转变。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因此,能把课讲得准确、清楚、生动,使学生容易并且乐于接受,是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有些教师上课,准备很充分,但学生不爱听,注意力不集中,说明教师的讲课不够吸引人,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有些教师讲起课来,却能如磁石一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他的课堂。要想把课讲得准确、清楚、生动,富有吸引力,让学生学了难以忘记,
除了备课充分,难点、重点抓得准等因素外,还应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设计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教学这门艺术同样也离不开感情。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老师的导语有很大关系。课堂教学中的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作用。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利用引语的情感因素来奠定课堂情感基调,去叩击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进入文本情景,使情与景偕,情与理融。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地选择材料,设计导语。设计的导语要精,简洁明快,不能过长;要巧,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准,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
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设计如下导语:
“QQ农场主张大爷这几天生病了,他很担心农场的农作物没人浇水,可是等张大爷病好后发现田里都浇水了,这是谁做的好事?张大爷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听了这段导语,再配上图片,小朋友学习的热情高涨,纷纷表示愿意,顺其自然的导入本课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就叫“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 ”的康庄大道。
二、富有饱满的情感,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优秀教师的教学,总是善于利用教学机智,把课堂气氛营造的生动活泼。但也有教师,不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发泄对学生的不满,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的矛盾对立,严重影响学生注意力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当以平等、公正之心善待每个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兴趣,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避免指责、挖苦和讽刺。老师讲课的热情其实是教师内心对知识的热爱的外在体现,也是自己工作热情流露。教学中,教师以温和、热情、赞扬方式对待学生,比过多的指责、否定、批评、效果好得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正如于漪所说:“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感情才会融洽,思想才会一致,上课就能心心相印,浑然一体。”可见,教学气氛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绪和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如在低年级课堂上经常对孩子富有真挚感情的表扬,“你这样表达大家听了很舒服。”“小朋友们说的不仅整齐,声音还很好听。”“你思考的很有条理性,说的也到位,真不错!”等等。低年级的小朋友听了这样的表扬,不仅心神愉悦,而且能从这些话中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比起一味的教条该这样该那样,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作为传授知识,启迪真理的课堂,是绝不能离开情感的。教师讲课精神饱满,富有情感,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听课时精神集中。
三、依靠知识本身的新颖性,收住学生的“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总之,知识的发生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新颖的,而且还是有启发意义的——至少让他们意识到这个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产生的,都有吸引力,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得听讲。如果学生不知道知识是如何来的,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它,自然就失去了兴趣,也不可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
四、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本身没有优劣,关键是能否发挥得好,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是否高效。但你无论使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有一条是根本: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讲得多并不代表学生学得多,教师讲得好并不代表学生就学的好。“发现一个规律”跟“接受一个规律”所产生的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对教师来说,有教了就会的能力,还要有会了不教的能力,不要以为凡是你已经懂得了的东西学生就必须得懂,或者一定能懂,真要是那样就不用老师了。
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中的数数、数的组成这一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为了让小朋友学得有趣、快乐,借助课件设计美丽的画片,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还让小朋友边拍手边数数,小朋友的兴致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单一的教学手段会使本来很有趣的课堂索然无味,学生也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能运用多媒体手段,把无声变有声,把无色变有色,把具体化抽象,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明、生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使学生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参与,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展现个人的语言艺术,增强学生的认知效果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识的传授,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艺术的效应,用语言艺术来调动、调整学生的注意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增强语言艺术的魅力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博览群书,使语言生动鲜明,逻辑条理清楚,做到内容上有所取舍并千方百计地精益求精。平时教师必须讲究口才的自我锻炼,讲课应该吐字清晰,说话快慢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听起来愉悦、舒服,觉得听课也是一种享受。
六、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和方法,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源于“质疑”。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设问,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
七、合理编排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在这个劳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干扰,故必须要有稳定的注意力,而长时间的注意集中进行学习,会引起大脑疲劳。为此,合理的内容编排是非常重要的。讲解要精心、合理安排,把重点、难点的内容列为随意注意,并间隔地对这些重点、难点进行讲述。当然,穿插一些生动有趣、栩栩如生的例子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既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又不会使学生过度劳累,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低年级的数学课只能花20分钟讲授新课,15分钟练习,最后5分钟交流交流学习心得。每节课还要准备一些小奖品,或者设计一些小游戏、小魔术,这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非常容易分散,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应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课题。只要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课堂教学不会最好,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