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文本成果>>学期论文2015上
学期论文2015上
发布时间:2015-08-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青月
童话类文章的过程性价值 第一组:童趣与激活 童话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童话故事富有童趣。现实生活的故事或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一下子变成了故事的内容,孩子们的那种兴奋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孩子们盲目地兴奋,而要引导他们在兴奋中学习语言的运用,感受故事的情感,增长语言的智慧。因此,“童趣”与“激活”自然成为童话教学必须关注的一组关键词——童话教学必须关注文本自身的童趣性,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儿童学习童话的趣味性。 关注文本自身的童趣性。文本的童趣性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体现出来。教师教学前必须对这些词语或句子有充分的认识,准确把握这些词语或句子的教学价值。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儿童学习的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儿童是否真正处于和文本主人公的对话之中,是否真正抓住关键的词句品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本主人公同欢乐,共悲戚。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语言激活,让儿童不断处于有收获的兴奋中。 第二组:朗读与表演   童话的特点要求童话的教学必须让儿童和文本的主人公进行深入的对话,也只有让儿童在有效的对话中,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实现儿童智慧的成长。针对小学阶段儿童的身心特点,童话教学中把“朗读”和“表演”作为关键词提出来意义很大。 朗读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关键词句的体会,再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必然促进儿童语言的感悟能力的提高。表演则是更高层次的活动,除了儿童动用语言的能力外,肢体语言等亦要参与,儿童通过把课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也是对儿童综合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自由读、个别读等,让儿童在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感知文章整体,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三组:形象与感悟   童话的基本思想是童话形象和童话故事情节表达出来的。童话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童话形象最为自由和广泛的,上自“日月星辰”,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不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具体物质还是抽象概念,都可以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故事,都塑造了思想积极向上,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抓住这些人物形象进行适度而细致的品味,对领悟故事内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童话教学中把“形象”和“感悟”两个词语作为教学关注点尤为重要。例如:《小鹰学飞》(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这篇童话通过老鹰和小鹰的观察和对话,告诉儿童学无止境,必须虚心好学、不断进取、奋力攀登的道理。这个道理的呈现是通过对小鹰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实现的,品味感悟这个人物的形象自然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儿童认识小鹰三次说“我会飞了”的语言情境,感悟其中的感情变化,从而对小鹰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为丰满的认识。 第四组:思想与渗透   童话往往通过宣扬真善美的思想,来熏陶和感染儿童,让儿童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白人间是非,感受人间美好的感情。童话所宣扬的这些主题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重大。但是童话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和品德课的教育大为不同,童话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基于语文教学的,是一种渗透式的教育,是儿童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和情节的了解而获得的自然成果。童话的思想主题走进学生的心灵,一定是在语言文字的操练中获得的。因此,“思想”和“渗透”这组关键词不能被忽视,要求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必须做好教学的“度”,思想的深浅度和教学方法的适切度。例如:《蒲公英》(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这篇童话,通过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告诫儿童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思想怎么传递给儿童呢?抓住两颗种子的不同想法,进行深入的品析,让“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思想自然地渗透到儿童的心田里。第二组:朗读与表演   童话的特点要求童话的教学必须让儿童和文本的主人公进行深入的对话,也只有让儿童在有效的对话中,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实现儿童智慧的成长。针对小学阶段儿童的身心特点,童话教学中把“朗读”和“表演”作为关键词提出来意义很大。 朗读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关键词句的体会,再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必然促进儿童语言的感悟能力的提高。表演则是更高层次的活动,除了儿童动用语言的能力外,肢体语言等亦要参与,儿童通过把课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也是对儿童综合的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自由读、个别读等,让儿童在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感知文章整体,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五组:审美与想象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幻想是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的一种指向未来的想象。积极的、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幻想,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确思想行为的先行。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来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植根于生活,往往又对生活作夸张的叙述和描绘而达到一种升华,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童话中充满丰富的诗意的幻想,作家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童话总是以美的形象、美的幻想、美的意境向少年儿童揭示生活中美的本质,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因此,童话教学要把“想象”和 “审美”作为教学的关键词。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文本,结合生活的实际,激发儿童的想象,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抓住故事中人物美的形象、美的思想,引导儿童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例如:《小露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这篇童话,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儿童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故事中,小露珠的形象是那样美好,如何让儿童来感悟这样的美呢?教学中教师要凭借语言文字,带领学生品读表演,切实把学生的想象唤醒,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的手段,让小露珠的美走进儿童的心里,让美感和想象起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