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文本成果>>《三个小伙伴》案例分析
《三个小伙伴》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青月
案例: 学习第二——五自然段 1.小讨论:一般我们植树要带些什么东西?(锄头、箩筐、水桶等)栽树的步骤是怎样的? 2.可三个小伙伴都没带上这些,所以它们遇到了很多困难。请4位小朋友分别读二、三、四、五自然段,其余小朋友思考: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3.讨论,(点出课件),读好句子,出示: 没有锄头挖树坑。 没有箩筐运肥料。 没有水桶浇水。 师:没想到栽树过程中会遇到这么多的麻烦,当时小伙伴的心里一定很——(着急) 4.尽管困难重重,但小伙伴们却齐心协力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第一次:(1)师读:“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生读:“不要紧……。”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两个句式所表达的情感不同。) (2)“不要紧”轻松些;“不一会儿就……”(机灵、聪明) (3)填空式说话: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_______,______,我有__________。”不一会儿,小野猪__________________。 (4)模拟“拱”的动作。 5.第二次,学法迁移,让学生直接口头填空。 第三次方法同上。在知道学生朗读时可以让学生故意挺起肚子,做出吃力的样子,来回走。第四自然段:读到“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时,可以让学生伸出手臂模仿小象的动作。(读读、想想、说说、演演) 分析: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估计会学得索然无味。采用由扶到放,将学习的方法灌输到课堂上,那么学生自身的习得一定会更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习小野猪拱树坑的段落。紧紧围绕“三个小伙伴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谁解决的?”“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在边读课文中同时理清了思路,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小袋鼠运肥料部分则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而最后一部分小象浇水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能主动去参与学习了。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表演。在教学完这三部分内容后,我试着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小象”,通过自身地表演、朗读地感悟来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合作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种好了小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将积累的语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出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语言习得,课堂中值得我们多去探索。 《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虽然比较长,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教学重点便是在指导朗读上。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有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分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能理解齐心协力把事做好的道理。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小组学习生字,团结合作把生字学好。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深化了课文内容,也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锻炼、表达的机会,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