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课题评估>>《莫高窟》教学设计稿
《莫高窟》教学设计稿
发布时间:2015-12-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志清

 

《莫高窟》教学设计稿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张志清
一、教材解析
1、单元解读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一单元都是写景文。前两篇文章都是自然景观,重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以《黄山奇松》抓住 “奇”来展开全文。《黄果树瀑布》按游览顺序重点写瀑布的形态和声响。莫高窟是人文景观,景点多,内容丰富,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通过具体介绍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让我们充分感知“明珠”和“艺术宝库”的魅力,从而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三篇文章都抓住景物的特点,精选材料,详略得当,情景交融。在内容的安排上,又是逐渐丰富
2、文本解析
《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3、写作特色
①结构
 全篇按照总分总结构来写。重点段落彩塑和壁画也按照这个结构写。写法上采用“先概括后具体再抒情”的方式,结构清晰,是一篇很好的写景范文,值得学习。
②写法 点面结合 文章采用排比句式,先从面上的整体介绍,再先去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点具体介绍。
     语言 文章语言优美,多用成语,语言精练生动。
二、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多重朗读体验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借助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编写课文提纲。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介绍莫高窟的,学习文章的结构、语言和写法并运用。
四、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3、自学课文,给每一小节写上段意。
4、查找资料①寻找与课文内容对应的图片,如神态各异的彩塑,各种内容的壁画,特别注意飞天的姿态。 ②了解莫高窟的文献资料,有选择的摘抄记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客。课件出示地图你们看,在祖国西北的甘肃省敦煌市,就闪耀着一颗明珠,它就是——(齐读)莫高窟。课件点击出莫高窟图片
2.板书课题:莫高窟 “窟”就是——生:洞窟、洞穴。所以“窟”是穴字头。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课文第一小节,用这样的文字来整体介绍莫高窟,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2、找出中心句。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这是一个比喻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3、这一小节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怎样写的?读出了什么?
地理位置和概貌。看图,从“   492个洞窟”和“蜂窝似的”感受多,从“断崖绝壁”感受洞窟存在的不易。
4、交流预习时对莫高窟的了解。
板书: 总写    明珠 ①地理位置和概貌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围绕中心句,课文具体是从那几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呢?
默读课文2、3、4小节,找出每一小节的中心句,尝试根据中心句概括段意。
   2、指名朗读课文2—4小节
①相机正音,重点关注生字“弦”“尊”,多音字“佛”“肖”。
根据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确定它的读音,这就叫“据义定音”。
课件出示:
佛 (fo 佛像   fu似乎、好像)
有一尊卧佛(fo   fu)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肖(xiao 姓 xiao相似;像)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xiao xiao)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②根据中心句概括段意。相机学习过渡句。不仅……还 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分写  ②彩塑   ③壁画  ④藏经洞
   3、齐读最后一小节。
 板书:总结 ⑤艺术宝库
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要说清文章结构,又要说清文章内容)
出示填空:课文用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用(“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一句统领全文,总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接着具体从(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方面介绍莫高窟,最后总结全文(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五、齐读全文,质疑。
   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莫高窟,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读罢全文,只觉得每一段都朗朗上口,回味无穷,那课文又是怎样具体介绍彩塑、壁画、藏经洞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第二课时
课前播放MV《亦梦亦幻莫高窟》
过渡:歌美景更美,同学们如痴如醉,意犹未尽,没关系等会课上我们可以尽情地徜徉在文字中,感受莫高窟的艺术之美。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莫高窟。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出了这张莫高窟的段落结构图,并借助一道填空题说清了课文的整体结构。现在我们只看图,谁能回忆出课文的结构?
二、学习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过渡:把住了文章的脉,还要找寻其中的精髓。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的?
彩塑:
①结构:课文是怎么介绍彩塑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找找这一段的结构?
预设回答:这段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莫高窟有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接着具体写菩萨、天王、力士和卧佛,最后写了游人的赞叹。
小结:我们在《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中学过,这种总分总结构在写法上叫做(先概括后具体再抒情)这样写条理很清晰。板书:结构 总分总
②语言
过渡:结构好,那么这一段的内容写得好不好呢?齐读第2自然段,感受一下。
预设:(1)词语用得好
如:描写天王时,用了“威风凛凛”这个词,我觉得很形象。威风凛凛让我仿佛看到了天王很威风,很严肃的样子。你读懂了威风凛凛的意思,也读懂了作者的用词准确。
又如:“慈眉善目”用来形容菩萨也十分恰当,我在图片上看到,菩萨就是慈祥、善良。……
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小结:课文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语言精练、生动。板书:语言   用词准确
 ③写法
这段重点介绍了哪尊彩塑?这是卧佛,为什么重点写他?
预设:(1)“卧佛”就是释迦摩尼,其实已经去世了,但脸上的神态还是很安详,它是敦煌最有名的彩塑。
(2)卧佛姿态最奇特,其他佛都是或站或坐,它是躺着的。
(3)卧佛很长,很引人注目。
小结:抓住典型的代表的集中一点写,这是点的描写,是详写。前面的菩萨,天王,力士是简略的写一类佛像的特征,这是面的描写,是略写。这种写法就叫“点面结合”,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板书:写法   点面结合
壁画:
1、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作者又是怎么来介绍壁画的呢?
2、请以四人为一小组,先自读课文,再从结构、语言、写法三个方面去思考,去交流,等会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预设:
①我们这一小组发现这段依然采用的总分总的结构,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
②我们还发现,这一小节也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精妙绝伦、宏伟瑰丽、引人注目、成百上千……那个飞天那里全是四字成语。是的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
③还是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3、相机教学飞天:
①彩塑选卧佛,壁画选飞天,都是各自最具代表性的内容。飞天这一段尤其写得美。谁来读一读?
②朗读指导:飞天是敦煌是仙女、神仙,要读得轻盈、优美。要把省略号读出来。
③省略了什么?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有的……有的……
写得这么美,除了词语用得准确生动,还有什么发现吗?
排比句:增强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   板书:善用修辞
藏经洞:
在写彩塑和壁画,我们始终有一种散发着一种由内而外的自豪感,为祖国有这样的艺术宝库而自豪。但藏经洞的描写却能读出另一种心情。痛心,悲哀,读出来。
三、总结:
彩塑、壁画、藏经洞构成了亦梦亦幻的莫高窟,怪不得作者要在最后赞叹:引读……
四、学习迁移
1、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我们收获很大。我们不光走进了莫高窟,还走进了作者写作的心,学到了不少知识。现在看看你到底学到了多少。
2、学习迁移:前不久,我们刚刚去淹城动物园游玩,老师想请大家写一篇文章来介绍淹城动物园,让更多的人了解淹城动物园。你打算怎样写?
3、学生编写提纲,交流点评
总结:同学们刚刚已经自己拟好了文章的提纲,还有了具体的写法,相信大家一定很很好地完成这篇小作。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补充习题。
2、 完成小作:淹城动物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