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三打白骨精
一、教材分析
《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苏教版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课文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组合。第三单元一组课文的主题是“诗文精粹”,由《三打白骨精》、《词两首(如梦令李清照;渔歌子张志和)》、《螳螂捕蝉》,还有一篇自读课文《读书要有选择》四篇课文组成。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课文的主要特点是:1、故事情节一波三折。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3、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学情预测:这篇课文改编自经典名著《西游记》片断,学生课前大多读过原著或少年版本,对故事的内容应是十分熟悉了,教学第一课时,请学生谈《西游记》故事,评其中人物,学生能联系故事情节谈人物特点。以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动作、语言等描写,感悟到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与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但学生对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及本课反复叙事及反衬的写作手法的认识可能是模糊的,对人物特点的体会可能会概念化,教师应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内化、运用语言。
小说这种体裁离不开三个要素。
1、人物。
从文题入手,结合全文,可以看出本文主人公为孙悟空,其它人物还有白骨精、唐僧、猪八戒。人物性格鲜明,个性迥异。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白骨精——诡计多端、奸诈狡猾;唐僧——人妖不分、善良糊涂、胆小怕事;猪八戒——贪吃嘴馋。
2、情节。
课文情节以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和唐僧“三责”贯穿全文,线索清晰,因叙述内容的变化,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也更能反衬出孙悟空除妖降魔的不易。白骨精的“三变”:一变成了美貌的村姑,可说是使了一招美人计,二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使的是苦肉计。三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可以说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使了连环计。白骨精有“三变”,孙悟空便有“三打”,即使受尽委屈责骂,也毫不手软,越打越有精神,越打越注意策略。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3、环境。
与原文相比,课文中描写环境的语言更为凝炼,这也体现了编者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对人物情节他们十分有兴趣,但对描写环境的长篇大论是不太喜欢的。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出示原文片断,引导学生作比较,并将阅读延伸至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第三单元作业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同学们:本单元的诗词精粹走进经典,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壮观的世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经典,空间高远,视域开阔,生命自由,心事浩荡,梦想飞翔,无形的时光在无限的空间中,汹涌而来,惊心动魄!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认真完成第三单元预习单。
【课文直通车】
1.朗读本单元三篇课文。
下面的要求你做到了吗?按顺序做,自己检查,做到才能打“√”哦。
◆读题目,提出你的问题,写在题目旁边。( )
◆给每篇课文标上小节号( )
◆一边读,一边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查一查生字表、词典,写上拼音( )
◆大声读课文,每篇读三遍。( )
◆划出难读的句子、不懂的句子,打上“?”,再多读几遍。( )
2.下面词语你都能读对吗?读给同学、家长听一听。读错的“ ”划出来写上拼音。
(1)唐僧 妖怪 拎着 斋饭 嘴馋 金箍棒 癞蛤蟆
(2)咒语 瞒天过海 蒙骗 骷髅 哀告
(3)莲藕 鸥鹭 鳜鱼 青箬笠 蓑衣
(4)螳螂 侍奉 诸侯国 禀报 恍然大悟
【积累袋袋裤】
1.带上字典,读熟这一单元的课文。哪些字词是你通过查阅资料弄明白的?为我们说说它们的含义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三打白骨精》《词两首》这两篇文章的作者你有哪些了解呢?可以上网查阅他们的相关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三打白骨精》《螳螂捕蝉》的文章大意以及课文段落大意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搜集李清照其他比较有名的诗词,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单元的课文与练习、习作,通过预习,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你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你没有解决?请一一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打白骨精》课前预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预习·导学】
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读《西游记》。(青少版或者原著,也可以看电视剧。)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学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练习书写,完成《习字册》。
4、根据拼音写汉字。
táng sēng shú tòu yāo guài yǐn mán tuī cí
( ) ( ) ( ) ( ) ( )
há ma fēn fù wú nài mēng piàn jī è
( ) ( ) ( ) ( ) ( )
【感悟·探究】
1、本文节选自 朝的 写的《西游记》,《西游记》中还有许多生动的故事,请写出两到三个: 。
2、《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请你试着写出其他三部作品及其作者的名字:
的《 》、 的《 》、
的《 》。
3、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最喜欢: 理由:
最不喜欢: 理由:
4、搜集描写孙悟空的四字成语(至少三个),看看谁的积累最丰富!
5、描写人美貌的四字词语:
6、写出你知道的三十六计中的其中几计:
7、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
【拓展·延伸】
1、下列歇后语是从《西游记》故事中产生的,你能把前半句和后半句用线连起来吗?
孙悟空遇唐僧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孙悟空的金箍棒 不知官多大
孙悟空守桃园 有理说不清
孙悟空的脸 说变就变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 自食其果
孙悟空封个弼马温 聚精会神
2、阅读《西游记》。在线阅读:http://{域名已经过期}/minqingstory/ss/fly_001.htm
中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落到实处。
8 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小说三要素,明白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与原文对比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
3、根据预习单的要求知道故事梗概,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背诵唐诗宋词,从唐诗宋词元曲聊明清小说,再谈谈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名著,说到《西游记》你的脑海中一下子会闪现哪些人物?(板书:人物。)——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出示唐僧四人取经图让学生整体感受主要人物。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这回他看见了谁?板书:白骨精。把你看到的送到词中,再读白骨精(读出“吓人”的感觉)
取经路上还有哪些妖精想吃唐僧的?说妖精的名字。
2、这么多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
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环境板书:环境。
聊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读题。
二、整体感知
预习反馈运用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1、分自然段检查读书
2、写字练习
斋饭 蛤蟆 隐瞒 咒语 妖怪 嘴馋 山势险峻 峰岩重叠 抡起
3、理清脉络分段。
(1)、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2)、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二段,三次怒打为一段,开头为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开头为一段,共分四段。我们学习时就以两段分法开始学习。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结合“三要素”的具体填写,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故事的主要内容虽然了解了,但难免有一些要探讨的问题。交流在预习中思考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1、小说三要素——故事的环境
带着预习单中感兴趣的话题再次走进故事,深入探讨。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出示)
(1)书上如何写的?指导学生读。 抓住(山势险峻 峰岩重叠)指导读书
(2)再读读原著里的这段话,又有什么感受?学生谈。
(出示)原著: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让学生自由读原文和文本内容进行对比。没有环境描写与有环境描写对比)
小结: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啊,妙在哪里呢?环境的衬托与铺垫(它预示着惊险故事的发生。) 突出环境描写在名著中的作用。
(出示)石崖高万丈,山大接青霄。根连地厚,峰插天高。两边杂树数千颗,前后藤缠百余里。花映草梢风有影,水流云窦月无根。倒木横担深涧,枯藤结挂光峰。石桥下,流滚滚清泉;台座上,长明明白粉。(第二十八回)
2、小说三要素——故事的情节
△过渡:这样的环境它预示着惊险故事的发生。那我们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1)这个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有:孙悟空 白骨精 唐僧。最主要的人物(孙悟空)
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惊险有趣的故事,导引:
白骨精一变村姑,二变老妇人,三变老公公,目的是(一个字:骗)唐僧?孙悟空是三打白骨精,唐僧三责孙悟空。
[板书] 村姑 老妇人 老公公
孙悟空(打)→白骨精(骗)→唐僧(责)→孙悟空
(2)这就是故事情节。文章通过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小结:故事的情节让人过目不忘,故事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作者设计的巧妙之处。
3、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名著 小说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读读这个故事的人物描写,用两三个词语评价下列人物。友情提醒,你的观点必须可以从书中找到出处。
孙悟空: ;唐 僧: ;
猪八戒: ;白骨精: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3、把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重点词语填在表格中,想想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
孙悟空 |
唐僧 |
白骨精 |
第一次 |
|
|
|
第二次 |
|
|
|
第三次 |
|
|
|
人物特点 |
|
|
|
4、写法探究:
白骨精诡计多端,三次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最终丧命在悟空的金箍棒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5、请写出描写吃斋念佛之人说的俗语:
。
。
6、请写出四大名著中含有“三”的故事:
。
7、搜集金箍棒的资料: 。
。
8、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标注出来,然后和同学们交流。
。
。
8 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句和具体情节的分析、比较,深刻理解,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3、关注人物语言特点,朗读品味提示语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掌握阅读的方法,感悟小说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围绕小说的三要素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那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看来大家对这些人物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这正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好奇的是,你们是如何感悟到人物的这些特点的呢?(学生交流)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深入故事情节,品读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
二、精读课文
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打开,默读课文,圈出关键词句,写上批注来支持你对课文中人物的想法。
(一)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学生自由交流)
1、找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出示句子:
“白骨精不胜(非常)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这分明是美人计。
“山坡上闪出一个……哭着走来”“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的,一个年满八旬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样的动作,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也想让唐僧哭,可怜呢。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
妖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这确实是连环计。
小结:我们不仅看出妖精每一次变化的精明,也看出几次的先后顺序的精心策划。我看,这哪是变,分明是骗!所以,三变就是三骗!所以不是白骨妖,而是白骨精,这家伙的的确确成“精”了(点题)。你说,这样“无心向善”的妖精该不该打?生:该打,狠狠地打!
3、说说白骨精的人物性格特点。(贪婪、狡猾、诡计多端)
其实,不仅从三次描写白骨精变化的句子中感受到白骨精的狡猾,其实文中还有两处比较明显的地方也能看出来。
出示句子:“白骨精扔下……”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
着重体会“扔、丢”两词,体会白骨精逃跑的非常快,还故意留下假象,欺骗唐僧,体现它的狡猾。
白骨精,它用了那么多的诡计,你觉得这对研究孙悟空有什么好处呢?(从白骨精的特征可以衬托孙悟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正面接触孙悟空。)
师过渡:下面我们就走近孙悟空,感受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动人场景。
(二)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1、请你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一打)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二打)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傅,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三打)
师:下面,我们再提炼打的三个动作。(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第一次妖精是迎面走来,没想那么多,所以就劈脸一棒。第二次老妇人矮,所以就当头一棒。第三次要置妖精于死地,所以抡起一棒。孙悟空在这三打的态度上你发现什么变化没有?(一打急打、二打怒打、三打智打,真应了那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3、细细得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孙悟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
小结:正因为这三变不一样,这三打不一样,人物的形象愈加丰满,作者的描写引人入胜,所以,虽然课文情节类似,但是我们却不觉得重复,反而感觉十分精彩,真是神来之笔!
4、孙悟空的这三打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悟空本领高强,机智勇敢。其实,人物的对话对我们理解人物形象也非常有帮助。
交流第6节。(1)填空。为了充分表现唐僧师徒的形象特点,没有语言的地方,我们可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情节加上语言;有些地方还可以配上一些表情、动作。
(2)出示参考,学生在下面演读。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书的时候抓住故事的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还把故事前后的情节贯穿起来,对人物就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啊。
(三)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1、过渡: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了唐僧的极大不满。请你找找描写唐僧的句子,读一读,想想唐僧又有着怎样的性格呢?
2、交流句子,出示: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但不可再行凶了。”
3、交流感受:
着重交流:“责怪、这才有些、一口气、喝道、胡说、无奈”体现唐僧为人善良,也体现出他愚钝。
4、说说唐僧的人物性格特点。(慈悲为本,善良过度)
5、小练笔。
在我们的课文中,唐僧对悟空的态度是一次比一次严厉,书上只写了2责?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三、总结延伸
同学们,你们觉得“三打白骨精”写得有意思吧?其实,中国传统小说很喜欢用“三”字来设计故事。
三的拓展: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如果你能像我们今天读《三打白骨精》一样抓住故事的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故事前后的情节贯穿起来,你会发现每一次都不一样,每一次都写得十分的精彩,每一次都会体验到更多的阅读快乐。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灵活机动)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这几个人物的形象特点,还学会如何来获得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课后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西游记》的原著,写一篇读后感。
2、读读《西游记》故事,准备参加班级“故事大王”评比。
(嫉恶如仇等) (诡计多端等)
板书: 孙悟空 三打 白骨精
三责 三骗
唐僧
(慈悲为本等)
第二课时课后作业:(完成8)
1、搜集与《西游记》有关的成语、歇后语,做一张手抄报。
2、读读《西游记》故事,准备参加班级“故事大王”评比。
3、阅读《大唐西域记》,比较《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大唐西域记》中的玄奘的异同点。
4、学完《三打白骨精》,你一定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请参照《配套练习册》P31第五题,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制作人物卡片。下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评比,看看哪些同学的制作最有特色!
教学反思:
本文内涵深刻,教学中可利用的内容很多,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一一挖掘,不能因“面面俱到”而导致“面面不到”,因此教师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其因面面俱到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如挖一口深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思维的共振、心灵的共鸣。
1、情节。以“三变”“三打”为主线,可使教学流程清晰而不繁琐零碎,找出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重点品味,在语言实践中感悟形象。还要注意点拨反复叙事的写作方法,了解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这种写法的好处。
2、人物。《西游记》中的人物有着浓厚的神奇色彩,同时又有强烈的现实感,在猪八戒这个人物身上表现得也很突出,书中许多故事表现了他神、人、猪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学生对他也是有许多话想说,但是在本课教学中他不是重要人物,教学时拟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重点解读,并挖掘这个人物身上的人文内涵,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3、反衬的写作手法。本文人物、情节的描写都注意了对主人公孙悟空的衬托作用,唐僧是非不明,人妖不辨,忠愚不分,肉眼凡胎,一再冤枉孙悟空,让人气愤;白骨精贪婪狡诈、诡计多端,让人愤怒;白骨精“三变”,唐僧“三责”,更能反衬出孙悟空“三打”,火眼金睛、明察秋毫、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忠心耿耿、坚定不移。
4、根据高年段学生特点,依据学情,引导学生感受原著的语言魅力,走进更为广阔的精神境界。
总之,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题材,适合学生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作为教师,在解读这篇课文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它的文学价值,二是它的教学价值,而在解读过程中始终不能忽视的是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心中始终具有生本意识,把握文本特点,坚守语文本位,增强文化浸润意识,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如编者所期望的那样,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游记》,然后在“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中简介全书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增加读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