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关注过程性评价
蒋培华
对于数学的学习,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逻辑性思维能力.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历程能推动一个良好的学习结果的形成,而一个良好的学习结果同样承载着一个好的历程.现在的数学课堂对于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的是过程,并非仅仅是结果,在过程中体现目标,在目标的完成中产生结果.
一、实施过程性目标评价的目的
新课程思想下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注重自主进展的课堂.课堂评价不仅仅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一个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方便改善教与学作用的必要手段.
评价目的的体现主要在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热情以及学生的进展做必要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策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善.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参与数学活动的活跃程度以及学生独立深思不足的习惯等多个方面.
二、过程性目标的评价机制
1.对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检查评价
在每节课正式开始前,可以通过组长专门花时间来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的方式来督促学生进行课本等学习用品是否都已经准备齐全.
2.通过课堂提问进行评价
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优良提不同难度的问题和进行不同的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老师更应该多采取鼓励性的语言和态度来做出必须的回应,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回答是有必要的,进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作业评价
教师需要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质量、数量和态度做出评价,并充分肯定学生的体现和进步,关注作业中有着的不足,与学生做心与心的交流,从中发现不足.
4.检测评价
教师平时多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测,可以发现学生没有掌握到位的知识点,以便及时复习补讲.口头测试可以弥补当天所学知识点的不足,通过抽查学生的方式记录他们的成绩,从而了解全班的情况.
三、结论
在过程性评价活动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体现进行评价,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切实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做出尽量肯定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多做深思,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学习中获取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