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结
当前的小学英语预习作业中,教师布置最多的是听音式和朗读式的作业。这虽是一种最简单、最低的要求,但是要求过于泛泛,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较弱,长期以往效果并不明显,随着英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让学生拥有坚固的基础和灵活的语言运用技能,无疑成了我们每位英语教师的重头工作。为此,我们都会在课前作一番精心的设计,以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是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而教材的知识量也很大,仅靠四十分钟完成要求的内容,时间会显得非常紧迫,而且效果也未必会理想。因此,激发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掌握有效预习策略便成了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主要途径。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有些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实践和研究,但是目前很多预习都流于形式,效果自然不敢恭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主要表现在: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媒介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
平时,虽然我们在教学中也常给学生介绍预习方法,或者请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介绍自己是如何预习的,但这种做法效果不明显,收效甚微。
针对以上问题,我把课堂模式构建中第一环节确定为“预习反馈”,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新课的认识和疑惑走进课堂。我们认为指导学生做好预习非常重要,提高预习效率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