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应该还是很大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有实验课,科学课堂中,特别是活动课,面对众多新鲜的器材、实验材料,学生都有一种好奇与冲动。表现在:有的学生争抢仪器、争做操作,随意摆弄器材,只顾玩,忽视了要研究的问题。有的学生总是争着动手,不愿做记录、观察。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良好的纪律是教学活动有效的前提,课堂中我们发现学生有“偏离”现象,我们应该及时给以提醒,维持好课堂纪律。在平时教学中逐步与学生建成约定俗成的习惯,贯穿于活动的始终。我们也可以从小组人员搭配和评价上去改善。小组人员合理搭配。把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在一组。如动手能力强的、观察细致的、好记录的分在一组,让其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同时可以把小组分的小一些,如两人组可以满足学生爱动手的心理。注重实验活动全过程的评价。把从明确步骤到交流所得都纳入成绩的范围。让学生重视每一个环节。这样就可以杜绝争抢仪器,影响活动氛围,冲淡思维集中度,浪费时间的情景发生,提高科学活动的效果。
例如,在我的教学课堂中,新学期伊始,我就会明确我的课堂要求,每个班的学生我都会对他们说。我的课堂相对宽松,但是我有我的规矩:坐端正,认真听,仔细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这四点要求是我唯一的要求,难做到吗?学生们都说不难。那么如果做不到,我们将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保证课堂的纪律,也就是保障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兴趣自然只增不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