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研究小结
发布时间:2017-06-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许晓秋

                                       四月份研究小结

   培养小学生小古文阅读兴趣的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在的能量,产生学习的激情,激发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素养。为此,我通过研究和实践,觉得小古文的教学可以从朗读、背诵入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朗读的感受来说,文言句子节奏感强,读起来大多朗朗上口,富有韵味。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尚无意识,不一定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后进行必要的范读,范读前,也需提出倾听要求:注意停顿、重音、语气和节奏,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以《菊》为例,最后一句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正确的断法是/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独盛。在后面要停顿,要是生硬地停顿只会破坏文言美感,正确的读法是把断点之后的字音延长长,————独盛,声音延长时要稍轻,并试着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语感。这篇小古文句式短小,每句二至四个字,读起来层次分明,节奏感强。对于这样的小古文,范读后学生对朗读古文的方法已有了初步的感知,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比如学生自读、指读、齐读、师生对读、男女生赛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熟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文章大意,感受古文的语言特色。等到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后,教师可以在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引领学生体味情感、感悟意境、感受古文的魅力。于永正先生谈到古诗文教学,有句话说得好: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腾出时间、想尽办法让学生读起来,直至熟读成诵。小学生的兴趣在上,不在上。既然如此,那就充分挖掘的情趣,让儿童乐在其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