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歌曲,曲调吟唱之朗读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文不仅语言美、意境美,而且音韵婉转,深受学生们喜爱。教学时,通过学生们熟悉的音乐旋律,“借用”在学习的儿童诗歌上,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经典诗词的意境之美、音韵之妙。有一次,在教学的时候,班上的李鑫同学竟小声地哼唱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正想提醒他上课要专心听讲,突然灵机一动:为诗歌配上曲调也是一种学习诗歌的好办法。想到这儿,我大声说:“李鑫同学为大家创新了一种读书法:曲调吟唱法。我们来欣赏一下。”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红着脸的李鑫有点娇羞地唱完了《静夜思》,掌声再一次响起,同学们的热情逐渐高涨。 “老师,我能用《祖国祖国多美丽》这首歌的调子把《登鹳雀楼》唱出来。”仝韵站起来高举着手喊道。他可是班级的歌唱能手呢!
“我用《找朋友》的调子也能唱出来。”刘中秋挥着手大喊着。
我让这两个学生有模有样地唱,同学们也跟着唱起来,全班再次响起了欢笑声和掌声。
四、借助媒体,合适配乐之朗读
音乐让人沉静,音乐让人入景。利用多媒体,紧扣古诗文内容,选择合适的乐曲配乐朗诵,使欣赏课程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韵味无穷,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特别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泊船瓜洲》一诗的配乐可以是萨克斯曲《回家》。曲中流淌的意境与《泊船瓜洲》有异曲同工之感,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地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在教学《游子吟》一诗前,深入了解了诗歌创造的时代背景。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50岁时才得到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了这首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我结合作者当时的遭遇,认真领悟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选用《烛光里的妈妈》作为背景音乐,以时而低缓时而高昂的语调、时而舒缓时而激越的语速反复诵读,然后给他们录制出来。上课时播放他们的杰作,学生听完朗诵录音后,深受鼓舞和激动,一再要求重播。从他们的情绪表现中可以看出,声情并茂的朗诵引起了学生们情感上的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