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研究小结(刘晔妍)
发布时间:2017-06-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晔妍

 

面对浩如烟海的小古文,教师选择哪些小古文作为教学内容,才更能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呢?
  1.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以三年级为例,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年龄在910岁,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的学习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需要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会正确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和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
  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方面不易过浅,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或借助工具书就能学会的小古文就不用教了,如《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当然,另一方面,也不能选择生字偏多、内容深奥的小古文作为教学内容,否则会让学生对学习小古文产生恐惧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选择的小古文要让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2.要与学段教学目标一致
  还以三年级为例。该学段目标重点是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词和句的基础上,重视词和句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例如选择《蜻蜓》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默读小古文,想想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的什么呢?这一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这正是三年级学生训练的重点。
  3.要与语文教材匹配
  小古文进入课堂,需要占用语文课的部分时间。如果我们选择的小古文能与我们的语文教材相匹配,可以成为语文教材的有效补充或拓展,那就保证了小古文教学时间的有效落实。如在一年级读背古诗《村居》时,我们把《放风筝》穿插在其中进行教学,借助插图,一目了然,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放风筝》这篇小古文的学习让《村居》的教学更生动、更有情趣。三年级学了现代文《李广射虎》,让学生对照着读一读小古文《李广射虎》(适当补充一些注解),无须教师过多讲解,适当点拨即可。这样的小古文学习是轻松、高效的,学生们也很乐意去学。
  遵循以上三点,我们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的几篇小古文。例如小古文《蜻蜓》,这篇古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有情趣,学生通过诵读,便能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其次,三年级教材中《放飞蜻蜓》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语文教材中的这些信息,对于学生们学习这篇古文真是雪中送炭。而且,蜻蜓这种小昆虫,是学生很喜欢的,很乐意去了解的一种益虫。教学证明,我们所选择的这一教学内容,是符合儿童学情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