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笔记2021.11
——情境化设计:给学生构建一个精彩的学习现场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谈莉
教材、教学设施、教师、学生和多媒体效果是学习现场的“硬”的组成部分,教学环境、流程、活动、互动及师生心理是学习现场的“软”的组成部分。但学习现场不是上述“硬件”与“软件”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它们在时间、空间上的任意延伸。精彩的数学学习现场应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出来的、充满和谐与生成的、凸现生命活力的学习场景。精彩的学习现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
(一)构建生活化的学习现场
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一位教师在一年级第二册数学“统计”一课讲授中,从小学生生活经验人手。课始首先让学生统计各种熟悉的几何图形的个数,课中让学生分四组统计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个数,统计收集来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每一项统计活动学生都积极地投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统计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好像置身于亲切自然的游戏环境中,学得轻松愉快,使课堂真正成为了生活化的课堂。
(二)构建趣味化的学习现场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新奇、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三)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现场
一位美国数学教授曾诚恳地指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中国学生比较适应于特定问题情境解法的“算法”学习,而美国学生则善于解决那种开放性的、含糊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并需要更多创造性、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要重视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现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鼓励学生善于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有一节“统计图”教学,教师首先提出:“六一节”到了,我们班准备开一次联欢会。要去买水果,不知道大家喜欢什么水果,下面作一个调查,请每一个同学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水果图中,选出你最喜欢的水果贴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制作出“各种水果”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学生获得了许多信息,并提出许多问题,喜欢吃这种水果比那种多?多多少?各种水果要买多少?为什么?根据统计图信息我们该怎么买水果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这样灵活、多向、开放性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机械模仿转为探索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