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基于思维广场的数学学习群构建的实践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理论学习笔记2021.11(王艳)
发布时间:2021-11-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艳


理论学习笔记2021.11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王艳

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是数学的源泉。小学数学问题都是由现实问题转化的,要想进行对小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就应该把所学数学内容放在相应的现实情景之中,让学生从生活经历引申到数学问题之上,把抽象知识转化为现实问题,得到现实结果后再普适为一般结果,这就是有效的数学模型建立。我们的前一策略注重建模时结合一定元素,从而提升建模趣味性,引导学生对建模进行思考,而此策略则要求教师建立模型要严格遵于现实,才能得到有效的建模。[1]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乘法结合律笔者便运用了小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建模:我们班共有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互助两人小组,一共有多少同学?(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能够得出两种方法解答的答案是相等的,也就是(2×3)×6等于2×(3×6)。这一组数学式也就是乘法结合律的特殊一例,接着便可以由师生继续探究,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探讨出普适性规律也就是乘法结合律。既能够在趣味中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知识理解,又由探究中体会了数学建模思想的作用,这便是一次成功的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的课堂教学。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言:对书本中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时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也是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正如我们解数学题的技巧中有从出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也是类似的过程。学生看到了老师建立的数学模型,解决数学模型,总结数学规律,这样的过程是不完善的,只是数学建模思想的一半。正是如此,学生要从建立数学模型到总结数学规律全方位了解数学建模,才是完整数学建模思想。只有经历自主建立过程,数学建模思想才能在学生思想中沉积、凝聚,成为有价值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使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让学生动手,自主探索建模过程,合作交流建模思想。教师在其中要做到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自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完整学生数学建模思想。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千克与克”教学时,笔者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能力,设置了一次探究课。千克与克是质量单位,因此笔者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利用千克与克知识出一道应用题。由于三年级学生的阅历有限,所以几乎所有学生的应用题都是买菜卖菜或者货物相关。而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所出应用题同桌互换,以同桌的应用题为模型进行解决问题环节。与传统解决应用题不同,要求学生出题,其实就是对于学生常规解决模型思维的逆过程。实践感知数学模型建立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模型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作为年轻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究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策略,互相交流,为数学教学进步出一份力。

 

[1]周浩.尝试·分享·导学——核心素养观照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0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