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基于思维广场的数学学习群构建的实践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理论学习笔记2021.12(周琛彦)
——共生课堂:让学习深度发生,助师生共同生长
发布时间:2021-12-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周琛彦

学习,是由学习者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立关联的过程。这种建构活动不仅仅是个人独立的行为过程,同时也具有社会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亦即必然包含对话、分享、反思、改进等互助生长过程。

数学是多年来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结晶,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一般包含猜测与想象、错误与尝试、证明与反驳、检验与改进等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下,我们提出共生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辅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针对学生学习的盲点与困惑,给予适宜的帮助、引领促进、催生,使课堂成为让学习深度发生、助师生共同生长的场所。

一、共生课堂的基本内涵

共生课堂是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提出的种课堂教学主张。它是由教师、学生、文本、环境与技术等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系统中各个因子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能各自实现个性化的发展。通过便利流畅的能量流动共同推动课堂学习的发展(其中学生、教师、文本最为关键),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共生境界。

二、共生课堂的基本特征

我们借助乔哈里视窗理论,对共生课堂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作如下分析。

共生课堂的实质:让他知变自知,让自知变他知,开放隐藏区,缩小盲区,共同探索未知区,扩大公开区

1. 生本共生共生课堂的基础

生本共生的实质是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更新和深入研学,努力探索未知区,不断缩小盲区的过程。所以,生本共生是最能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的学习过程中,既有与文本(学习单、教材等资源)的自我对话、思维碰撞,又有自我检査、纠错、探究、总结、反思的过程。

2.“生生共生共生课堂的核心能否通过生生共生环节来充分呈现、展示、挖掘学生群体教育资源,是成功开展共生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在这一环节,后进生心中的疑问可以得到解决,中等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或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学优生更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协调、答疑解惑、引领提升的关键作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和挑战,通过思考与分享的意识前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与观点,在交流和分享中每个学生都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甚至言之有理。

3.“师生共生是拓展与升华

师生共生环节,教师直指学生自主学习后仍然不知道的问题、生生合作共生后依然存在的知识盲点,针对学生未知区域里的盲区未知区进行精准点拨、拓展提升,是对前两个环节的补充、拓展与升华。教师给予学生真正渴望获得的学科知识与思想方法,帮助提炼和挖掘学科本质,助推学生零散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自《共生课堂:让学习深度发生,助师生共同生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