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笔记2022.3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养成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王艳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踏上质疑的阶梯,走向独立思考这一“高速公路”,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使其终身受益。
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然而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在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所造成的。要解决计算问题,首先应注重对算理的理解,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来指导计算。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我不仅关注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更关注学生理解将异分母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的指导思想,就是把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学生只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练习才能形成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 所以面对千变万化的数学知识,学生不能依赖对公式、法则的死记硬背,而应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质疑是提高数学学习的阶梯。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出疑问,追根溯源,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升,思维得到拓宽。 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好奇、好动、好问、爱表现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只要教师给他们发表看法的机会,他们就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和见解。如我在教学完《比的认识》后,有学生提出:“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为什么赛球时就有2:0呢?”。此时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能联系实际大胆提出疑问,然后把这一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球场上的‘比’和今天学的比一样吗?”。这一下教室里可热闹了,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有人主动讲起了比赛时的记分规则,经过这一番争论,全班同学都明白了赛球时的“比”指的是两数的相差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指两数的倍数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比的认知提高了一个层次。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质疑,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