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基于思维广场的数学学习群构建的实践研究>>总结反思>>文章内容
每月研究小结(2022.05)(蒋培华)
发布时间:2022-05-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培华

每月研究小结(2022.05

——构建“数学学习”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学习”是指因为性格气质、学习水平、发展目标等综合因素而组建的合作性学习团体,其可以分为“个性学习”“群体学习”和“社会学习”等。这些“学习”在实践中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构建学习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研发“具体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愉悦学习

体验有两种,一种是具体体验,另一种是抽象体验。相较于抽象体验,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主要利用直接感官进行学习,具体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为适用。在具体体验阶段,学生要充分展开多种感官,亲身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看、听、说、做,进而通过直接的体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很多教师认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都能认识到“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内涵意义,因而在教学中简化甚至搁置“摸球实验”,代之以“听实验”“看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获得生动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处于肤浅层面。基于“数学学习”学习的“具体体验”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应赋予学生充分的体验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受与体验。在教学中,可以构建“1+1”的“小小组”合作学习,其中一位学生负责摇动黑袋子中的球和摸黑袋子中的球,另一位学生负责记录。两位学生通过在摸球时、摸球后进行交流与探讨,深刻认识“可能”“可能性”“可能性大”“可能性小”“不可能”等数学用词的内涵意义。不仅如此,这种“小小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分工、合作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适度紧张的体验气氛,减少同质性体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激活学生的活动内驱力。

具体的学习体验活动是学生基于“数学学习”学习的起点,是建构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后续反思观察、概括提炼的不竭源泉。只有通过具体体验,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具有意义。知识是通过体验而获得的,不同的体验之间应当相互转换,转换的路径有反思观察、行动应用等。

二、引导“反思观察活动”,促进学生经验积累

“反思观察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体验过程中的情境碎片进行回忆、整合与反思,为学生抽象概括数学概念、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奠定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体验往往是立体的,所获得的信息是复杂且结构化的。因此,教师要以问题为向导,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反思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探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可以构建“1+3”学习,通过小组长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后进行反思。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前,因为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是“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所以他们在面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往往会沿袭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测量、推导方法,即用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进行拼摆。在拼摆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会自觉地观察与反思: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测量不同于长方形、正方形,不能用整个的小正方形单位面积拼摆得到。在观察、反思后,学生会主动调整探究策略,如能否将平行四边形中不能用整个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进行测量的部分合并?能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小组成员的集体性、过程性反思,为学生深度探究打开了一扇窗。当小组成员通过“剪”“移”“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来剪?这样的反思能助推学生的“数学学习”展开深度研讨、交流,进而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通过观察、内省、反思,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为进行抽象概括数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观察反思性活动,首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在“小组学习”观察、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的好的观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组成更为广阔的“大学习”,如“1+5”学习“1+N”学习等。其次让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交流与研讨,从而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引向深度,促进学生经验的积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