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基于思维广场的数学学习群构建的实践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理论学习笔记2022.11(冯菲菲)
发布时间:2022-11-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冯菲菲

思维广场是新型课堂

新型课堂与传统课堂首先在空间布局上有着显著的区传统课堂作为传统的教学空间,主要是指班级授课制下中小学教室环境的常态空间布局:在平面形态下呈长方形,各个教室具有整齐划一的开间,一条单调的长走廊附着于教室的一侧,前后门上有透明的玻璃窗;教室内部是白墙和光滑的水泥地面或木制地面,教室的前方摆着高高的讲台,课桌椅则整齐地排列在讲台前的教室其余空间,纵横对齐,条块清晰新型课堂作为新型的教学空间主要是指教室环境常态空间的全新布局,是区别于传统教室的新型教室:在教室内外的环境设计上更注重生活化人性化智能化,教室的造型色彩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先进电子教学设备的运用,室内设置图书柜储物柜饮水机盥洗池,桌椅的采用等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并且可根据使用学生的身形进行调节等等

只要走进思维广场,就会有讨论的冲动,因为这里周围的沙发、椅子和台子,处处提供了讨论交流的空间。与传统的教室布局比,思维广场的确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型教学空间,具有规格形式的弹性化、空间设计的灵活化、内部环境的宜人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等特征。

思维广场教学的显著特征包括: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这其中最根本的特征是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互动性和思辨性,从而重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改革和创新要以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基石。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社会的迅猛发展,都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甚至已超过老师。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其本质内涵是教学参与者的彼此尊重、平等交流和心灵融合。教学总是与民主、平等、宽容等联系在一起。平等,包括教学主体人格地位的平等,也包括学术思想的平等和真理面前的平等。新型师生关系主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主体与主体以交互方式进入对方的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精神相遇,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和学生要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民主平等的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思维广场”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堪称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得以可能。

传统课堂整齐划一的阵列式布局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传统课堂在内涵上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体人格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空间形式要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并随之变化。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教育机会的平等性,应通过建设新型的教学空间重构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师生关系,根据每个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程度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同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分享。教师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学生共同布置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所学的学习素材并对各组学生进行相应程度的引导和辅导。思维广场作为新型课堂完全颠覆了以班级授课制为标志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师生关系。请看思维广场的学习景象:在一个如广场般宽敞开放的教学空间里,学生或看书自学,或上网查找资料,或三三两两地轻声议论,到了某个时间点便钻进相对封闭的讨论室里和同学、老师舌战一番。课堂中心、师生角色完全发生“翻转”,学生交流得多了,教师讲解得少了,学习热情和潜能反而被充分激发,课堂一改以往的死气沉沉,生动活泼了许多。“思维广场”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调动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有些甚至是触及心灵深处的,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价值观的提高。“思维广场”教学所诠释的新型师生关系表明,教师是“平等而积极的参与者”,没有教师适时适度地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