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研究小结2022.11(贺小藕)
《基于思维广场数学学习群构建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成员就如何开展基于思维广场数学学习群构建进行了研究,经过全体成员的课堂教学实验一反思一总结一再实验一再反思一再总结的实践过程,对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群构建达成以下共识:
一、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活动经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单,指导自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为课堂交流时突破重点难点作好铺垫,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上下足功夫。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使学生能更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课初小组合作交流:上课后,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和讨论预习题,准备全班汇报。课前老师先抽查前置性作业,了解学生对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前置性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就是课堂教学讲授、点拨的落脚点,再对教学作适当的调整。
三、课中质疑答疑:全班梳理各小组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想法,采取学生互动和教师点
拨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进行评比交流。
四、检测训练:以题组的形式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并进行评比。
(1)可以以题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练习后互评。
(2)难度较大的题可小组讨论后完成,必要时全班交流。
(3)基本训练完成后组内互评,组长批改,组内成员帮助订正,理清方法。
五、学生回顾自学和交流的过程和收获,评比优秀学习小组。
以上五个环节,追求数学学习活动的本质,突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