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基于思维广场的数学学习群构建的实践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理论学习笔记2023.02(贺小藕)
发布时间:2023-02-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贺小藕

 数学单元学习群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方法基础上的对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的自我建构.学生头脑中对于知识的组织若处于结构化的方式,其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就更容易内化、顺应和迁移.而小学数学单元学习正是精心选择“结构化的核心知识”、设计“单元式的学习群落”,可以先梳理出数学教材中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关联性强、共同特征多、结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再通过数学单元学习的再设计,将多维的课程目标细化、落实到可感、可实践的学与教的过程中.

  (一)数学单元内容的整体性

  小学数学教材本身内蕴着庞大的结构,纵向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四大板块有机穿插、循序渐进;横向包括不同领域的知识,以单元为单位有序展开,阶段推进、前后关联.这就需要遵循“横向模块成列,纵向递进成序”的序列原则,即横向上学习单元的划分和纵向上学习目标的设计,纵横交错相得益彰,形成适切的“知识关系结构”.横向单元模块成列,从显性到隐性,从“教材知识”到“学习内容”,还需要教师的“加工”,即带领学生“串线”“结网”.在完成一个单元板块的知识教学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本板块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明确知识间的基本关系与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方法链和思想梯.纵向目标递进成序,在数学学习中要将课程目标前置,做儿童数学学习的逆向设计,将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必定要求和自己选定的方式形成纵向序列.纵横连接,不仅将知识采用模块进行梳理、分类、沟通其联系,而且还能将数学学科素养要求落地在每一个单元中.

  (二)数学单元学习的系统性

  日常的数学单元是基于一定的目标或主题,对数学教材中的单元作重组或调整后的教学单位,包括教学单元、方法单元和主题单元等.而数学单元学习群是根据数学知识发生的规律、内在的联系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单元主题(或任务)为载体,整体确定目标、整合学习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开启学习任务、重构学习组织与学习方式,指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而建立的学习系统.数学单元学习群旨在用整体育人的思维,着重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方法和素养系统等.数学单元主题的脉络,就是把大量散乱的、碎片的、复杂的数学知识、信息及方法等整合成一个结构分明、脉络清晰的整体,化繁为简、化零为整,利于学生理解、储存、使用和问题解决,这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建构更容易内化和迁移.总之,连一串、通一片,让学生大脑中容易链接相似模块,形成自我结构模型.

  (三)数学单元学习群的结构性

  数学单元学习群突出知识性关联的主线,指向学生内在思维方式发展的线索.单元学习群的建构需在数学学科知识内在结构与学生认知方式中找到融合点,具体来讲,首先,数学学习需要融合在数学单元学习群的逻辑起点上,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更清楚自己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过程去展开学习的.其次,数学学习群的建构需要融合在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起点上,让学生产生数学探究的兴趣、欲望,激发起学生建立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关联.再次,融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数学单元群之间的思维起点上,在已有知识领域基础上进一步迁移、类化,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宽知识面、习得方法链……以此循环往复、递进上升、自我优化,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更加稳固、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总之,通过数学单元学习群的建构,形成学习的长程设计、方法与能力的模块融合,最终形成学生稳定的认知结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