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广场数学学习群构建的实践研究》第十次课题研究活动
阳春三月,教研花开,馨香满怀。为扎实做好教研活动,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3月15日上午,湟里小学《基于思维广场的数学学习群构建的实践研究》在常州市数学教研员蒋敏杰的指导下组织开展课堂研讨活动——同课异构。
全体数学老师参与到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一起观摩了吴倩茹老师和蔡胜男老师分别执教的三下《混合运算》。
精彩课堂呈现一
吴倩茹老师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解决购物情境中的两个实际问题(列式为:3×5+20和50- 2×18),结合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其合理性。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运算顺序: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应先算乘法。以学生为主,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来计算、来分类、游戏等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得到大家的赞赏。
精彩课堂呈现二
蔡胜男老师的课堂,立足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注重问题的引导。通过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知道因为3本笔记本的总元数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来,从而理解为什么要先算5×3?在学生明晰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后,让学生尝试用算式5x3+20和20+5×3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经历由文字表征再到算式表征的“数学化”过程。课堂中,蔡老师用激情的语言、 精彩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绽放思想的火花。灵动的课堂让大家回味无穷。
两位老师都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向大家呈现了一堂朴实而高效的计算教学课。
蒋敏杰所长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作了方法的指导和深入的点评。赞扬了两位老师教学中出现的亮点,还解读改版后的教材。听课教师能从中感受到“同课异构”的无穷魅力,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更多的快乐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