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基于思维广场的数学学习群构建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研究课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发布时间:2023-03-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倩茹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湟里中心小学 吴倩茹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认识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混合运算的相应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括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学习新的收获,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认真计算和按规格认真书写,以及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我们之前学习了很多计算,考考大家,你能说说以下这些计算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50-3+9         54+7-40

20×6÷4          40÷4×7

提问:这些算式都是混合运算。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追问:是不是所有的混合运算都按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板书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为了搞清这些问题,我们走进生活看一看。

二、学习例题

1.教学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

1)分析解答,出示例1情景图。

提问:商店里有一些学习用品,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小军买了一些学习用品,他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你能根据条件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先理一理数量关系,再尝试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巡视

学生资源:5×3=15(元)       

     20+15=35(元)

提问:这是谁做的?请你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同意吗?

追问:你认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要用3本笔记本的钱加上1个书包的钱。(出示数量关系)其中3本笔记本的钱,这个条件还不知道板书:?所以要先算出 3本笔记本的钱,再计算一共用去的钱

指出:像这样列了两个算式,并分别计算,这就是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用分步算式计算的同学举手,有这么多同学列了分步算式。

2)列综合算式计算。

学生资源:5×3+20=55(元)

引导:还有同学列出了这样一道算式,像这样做的同学举个手。

提问:这个算式也能把刚才的分步算式的道理讲清楚吗?

指出:是的,根据刚才的数量关系,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列成一个算式。3本笔记本的钱不知道,我们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擦去?板书5×3),再加一个书包的钱20元,像这样的算式就是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这个算式是这样读的:5×3+20,个别读,大家一起读

提问:在计算过程中,同学们是先计算的什么?(结合板书横等式)

指出: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但是数学上,综合算式还有另一种表达方式,也能帮助我们清楚的看到每一步计算的道理。

计算时,根据数量关系,先算3本笔记本的钱,先算的部分可以用横线表示出来,=15+20,我们把它写在下面一行,注意等号要写在算式前面一些(移),这和我们之前是不一样的。再计算一共的钱15+20=35(移),得数写在这里,上面的式子后面还要写结果吗?一道算式我们只要写一个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递等式,最后我们写上单位名称。

提问:你能也用递等式算出结果吗?自己算一算。

学生资源:20+5×3

引导:还有同学是这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他也能把刚才的道理讲清楚吗?

提问: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你用递等式做一做。

1:20+5×3    生2:20+5×3     生3: 20+5×3     生4:20+5×3

=20+15        =25×3           =15           =15+20                 

=35          =75             =35           =35              

提问:他们都是这样算的,你更同意哪一种?能说说理由吗?

追问:为什么第2个是错的呢?

指出:根据数量关系,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钱,先算乘法。

提问:这两个为什么是错的呢?

指出:是的,20第一步没有参与计算,但是要把它表示出来(板书订正)。像这样遇到同样是先乘再加的情况,20没有用,我们要把他先记录下来,=20,再把先算的算出结果(板书)。你会计算了吗?边写边说,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收获?

指出:是的,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而在用递等式计算时,不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2.教学乘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提问:小晴也去购物了,她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你能像刚才那样,找出已知条件,理清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吗?列好的同学可以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列出了怎样的算式?为什么要把50-放在前面?

说明:是的,要求找回的钱,要用付出的减去2盒水彩笔的钱=应找回的钱板书数量关系

提问:根据这个数量关系,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并独立解答吗?

1:50-15×2    生2:50-15×2     生3:50-15×2

=50-30         =30            =30-50

=20           =20            =20

交流:黑板上有三位同学的计算过程,比较一下,他们做的都对吗?为什么?

提问:第二个、第三个为什么错误?这个算式有乘有减,应该先算什么?

说明:根据数量关系,应该先算乘法。

追问:50-没有轮到计算,怎么办呢?(移下来写在原来的位置)

指出:是的,根据运算顺序,第一步算15×2,我们划横线表示出来,50-还没轮到计算,把他移下来写在对应的位置(板书),在下一步计算过程中,再算50-30=20。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和答句,错误的同学自行订正,我们一起读一读。

3.归纳运算顺序。

引导:观察黑板上两道综合算式有哪些我们学过的运算方法

说明:我们刚才计算的是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的两步计算,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板书标题,补充完整

追问:比较上面两题计算过程,你发现计算过程的共同点是什么?

指出:我们从上面的计算中发现,在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中,都是先算的乘法。实际上,数学就是这样规定的,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应该先算——乘法板书

三、巩固提升

1. 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着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解决下面三题。

要求:请同学们先读一读算式,再把要先算的一步线表示出来。

交流:这里每道题各要先算哪一步,和大家说一说。(指名交流)

追问:你认为,在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里,先算什么?

说明:在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引导:现在,你能自己算一算了吗?让学生独立计算。

谈话: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交流:你觉得他算的对吗?你能说说错在哪里吗?

追问: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强调:在计算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首先要注意不管乘法在算式的前面还是后面一步,都要先算乘法;其次要注意轮不到计算的一步,在递等式里要在原来的位置照抄下来,不能写错位置或漏写。

2. 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综合算式,你能帮黑板上的算式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讨论:想一想,你按什么标准分类?

看一看,每个算式是按什么顺序运算的?

提问: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追问:你能说说先算什么吗?

说明:虽然数字相同,但运算符号不同,顺序也不一定相同。

提问:另一位同学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小结:是的,我们以前学习的只有加减、只有乘除两步计算按从左往右运算,而今天学习的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4.游戏:我问你答

接下来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你能马上算出算式的得数吗?

7+8

7+8+8

7+8+8+8+8+8

提问:你算的最快,你是怎么算的?

指出:是的,可以直接把连加算式转化成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点子图来帮助理解。

提问:从图中你找到5×8了吗(框)?再加7。

看着这幅点子图,你还能想到不同的算式吗?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出:看,原来7+8+8+8+8+8这么长的一个算式,我们转化成了这样的两步计算的算式,可以看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比加减法更高级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的数学道理。

四、总结交流

1.回顾反思。

1)回顾总结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呢?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出: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从研究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开始,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学会列出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进行计算,对运算规则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2)引导:回忆一下,像这样的算式我们以前是不是遇到过?其实在二年级时,我们就遇到过这样的混合运算(乘加乘减),3×4+1、4×4-3,当时我们也是先算乘法,不过是直接写出得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更明白了先算乘法的道理,

还学会用递等式进行计算。接下来,我们还会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四年级还会学习更难的三步混合运算……是的,在混合运算的王国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我们探索。

2.完成作业。完成“想想做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