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基于思维广场的数学学习群构建的实践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理论学习笔记2023.04(邹焕萍)
发布时间:2023-04-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邹焕萍

“群学”是指学习水平层次有一定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具有差异性、互补性、合作性的特点。群学时,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在群学中,基本解决了导学案中预设的问题以及在独学和对学中新生成的问题。并且能解决每个小组成员的提出的疑难问题。所以“群学”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相当大的作业。

小组合作“群学”是现在课堂教学不可缺的重要形式。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它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通过把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堂教学中小组成员按照老师的布置,针对课文内容展开合作交流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上,小组合作学习不少,但是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学生合作学习后,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时,低段学生在小组“群学”时,操作学习经常要用到学具,如:把物体分成两类,有几种分法时,有的学生分着分着就把学具当着玩具,玩去了;分组合作学习后,收拾学具时,有的同学又慢的很,导致后面的学习时间不够。还有小组在“群学”时组员发言不积极,使得“群学”流于形式;还有小组“群学”时讨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去了……所以,很多小组的合作“群学”成了追求形式,注重表面,目标不明确,合作学习时机不当等无效合作学习。

针对学生“群学”中出现的不少问题,为了让小组“群学”达到教学目的,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让“群学”起到有效的作用,要做到以下工作:

1.分好小组

小组成员按学生的成绩、能力和学习风格分配,明确责任分工和互动性学习。要求组成的成员要相互支持、配合,产生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小组成员之间要能产生相互沟通,并且能有效的解决组内的冲突。

2.根据内容的目的选择是否采用“群学”的方式。

“群学”内容的目的要适当,才能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的无效性,不能简单盲目、放任自流。要根据内容选择是否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小组讨论为教学服务,不能将小组“群学”流于形式。比如:学生在学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学生做作业练习题时,那就要学生先独立完成,不能用“群学”的方式。

在以下几方面,我利用了小组合作“群学”。一是、在学习新知识时,让学生小组“群学”,解决导学案中预设的问题和学生独学中新生成的问题;二是、在解决难点问题时,也可运用小组“群学”,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三是、在解决问题策略上组织小组“群学”,如数学中解决租车、租船问题时,让学生通过小组“群学”解决,学生能找到很多种租车、租船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感觉到小组“群学”的力量和重要性。

3.准备精练、有效的提问

在学生小组“群学”之前,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的“群学”更有价值。“群学”的问题要先让学生独立的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群学”。“群学”时预设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在课本上就能找到,不用经过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在“群学”中讨论。但“群学”中的问难也不能太难了。

4.教师要参与到“群学”过程中

教师在学生“群学”时要注意观察和参与,教师应以合作者、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群学”,对小组的发言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和重复,同时要观察,引导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群学”之中。

5.“群学”结束的归纳、小结。

要重视“群学”结束的归纳、小结,避免虎头蛇尾,每组“群学”完之后,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要做好归纳和总结工作。可以由学生来归纳结论,也可以老师总结。要将结论的要点明确,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成为无效小组“群学”。

另外,要使小组“群学”起到有效的作用,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培养学生小组“群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小组“群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小组“群学”的能力,减少无效“群学”,让每个人都参与小组“群学”,使学生在小组“群学”中获得新知,在小组“群学”中解决疑难问题,在小组“群学”中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提高教师自身的各种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小组“群学”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每个“群学”小组起一个好听的有意义的名字。

我把我们班的的同学分成了:攀峰小组、友谊小组、奋斗小组、努力小组,超越小组等14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每个组的大组长和小组长分别和一位组员一桌,这样同桌在对学时能起到互相帮助的作用。小组有个好听的名字,同学们会因为自己小组有个好听的名字而开心,而且他们会根据自己小组名字的意义去努力、奋斗。

.做好“群学”小组的评价策略工作

要使小组“群学”在课堂中长期得起到有效作用,还要做好小组“群学”的评价工作。

1、课堂评价标准:展示小组成员的参与面;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声音是否洪亮,口齿清楚;是否有询问质疑补充点评;课堂纪律等。

2、课堂评价方式:

⑴、 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学前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课堂讲解)、对抗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群学”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⑵、 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

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由组长和教师共同评价小组成员。

⑶、量化赋分

第一种:标准分数

① 完成导学案预设题:根据完成情况及质量分为 2 1 0

② 发言和记录:根据发言和记录情况分为 2 1 0

③ 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 2

第二种:分类分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的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不同类别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分别赋给不同的分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困难的学生简单的问题也给予加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比如:我们班上的刘应龙、刘紫涵、刘科利、魏子豪等同学,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不高,那么他们只要有比较简答的问题能回答出来,也给予加分,这样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种:鼓励分数

在板书、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示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直认可的,一次加 5分。

⑷ 记录方法

每一天,由小组成员给每个学生记录分数,小组成员轮流做记录。并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后把每个成员的分汇总。第二天早上,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在早自习时对头一天的评价分在全班公布评价。同时每周和每月以及期末都做汇总评价。

5)制作统计分数表格

制作小组日表、小组周表、小组月表。期末再汇总到期末总表中。

6)总结奖励

到了期末,根据期末汇总表,评出“群学”中优秀的成员10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评出6个优秀“群学”小组,一等奖1个组,二等奖2个组,三等奖3个组。

总之,小组“群学“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有效的利用好小组“群学”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