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语中肯,激发志趣
内容摘要:
如今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或许都不怎么讲究。通常的做法往往是这样:首先对学生的文章形成一个大体的分析判断,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写上去。而写上的话往往是简明扼要,点到为止。于是评语便成了这样一些四字句的组合:该文主题鲜明,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或中心不明,表达不清。这样的评语用久了,也就完成了一种八股化的东西,很难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具体的、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文评语绝不能视作无情之物,必须加大情感分量,以情激情,让一个个贴切的用语成为学生轻松情绪的调节阀,让一句句得体的话语成为学生愉悦情感的振动器。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练习,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尊重这种劳动。批阅中要用朋友般的民主态度,慈母般的至诚情感。作文评语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评价,倾吐自己的一腔情感,要善于发现每一篇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以充分肯定,热情褒扬,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训练习作时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小学生好大喜功,对习作精彩之处要极力赞赏。如:“你的想法真棒,连老师也没想到。”而对于作文的不足之处,责难、讥讽等否定式评语,带给学生的只会是懊丧的情绪。替而代之的应当是亲密的谈心式、启发式的语气。言语中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真切的关注。如“这篇文章的结尾不能充分体现妈妈的品质,如果能仔细推敲一下,相信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段如果这样安排,你看如何,动手改改,是一篇好作文。”这样的评语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距,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使学生的学习朝着老师预定的目标发展。
在实际的写作活动中,“作”是用心创制,而“写”是用手记录,只有用心创制好了,手才有记录的东西。说通俗些就是“先想文章后写文章”,但是“心”与“手”是有矛盾的,“得心”未必“应手”,这是常有的事。写作就是用严密的书面逻辑语言思维对客观对象的一次重新认识。所以朱光潜先生说“寻找语言就是寻找思想”。②如何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取决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想象力、观察力、思考力)的高低,而综合能力高低的培养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与否。故作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在实际的写作活动中,“作”是用心创制,而“写”是用手记录,只有用心创制好了,手才有记录的东西。说通俗些就是“先想文章后写文章”,但是“心”与“手”是有矛盾的,“得心”未必“应手”,这是常有的事。写作就是用严密的书面逻辑语言思维对客观对象的一次重新认识。所以朱光潜先生说“寻找语言就是寻找思想”。②如何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取决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想象力、观察力、思考力)的高低,而综合能力高低的培养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与否。故作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