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反馈交流的过程,是经验共享的过程,是调整深化的过程,教师不能放任不管,但也不能教师包办或者置身事外,成为局外人,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商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呈现形式、展示方法、时间安排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内容,从而提高成果展示活动的效益。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而不是终结性、甄别性的评价。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最能体现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质量,因此,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这一阶段来考察其他学生的表现,并为主题评价提供依据。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1、依据主题类型特点,指导学生采用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有主题探究(小课题研究)、项目与应用设计、参观与考察、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有;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结题报告,也可以综合进行;项目与应用设计的展示形式有:作品或模型、小发明与小制作、设计图等;参观与考察项目的展示形式有: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调查报告、开讨论会或演讲;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形式有: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2、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要依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尽可能让其多说;动手能力棒的学生,让其多做;家里藏书多的学生,让他多展示收集的资料……还有,对于同一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和活动反思。例如“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利弊”,有的学生说最大的收获是胆量变大了;有的说是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有的说学会了与人合作……
3、依据材料特点,指导学生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体验文章、一幅绘画作品、一张小报、一件模型、一些观察日记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次口头汇报、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个演示过程、一次心得体会畅谈等。另外,成果展示的范围不同,采用的方式也可不同,按范围可分为对内展示和对外展示两种形式。对内展示是指向本组、本班、本校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班级辩论会、知识竞赛、制作展、墙报站、交流会等;对外展示是指向家长和社会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亲子展示、座谈会、宣传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