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理论学习>>六月份理论学习二(苗一平)
六月份理论学习二(苗一平)
六月份理论学习二(苗一平)
发布时间:2012-06-21   点击:   来源:   作者:苗一平

二、过程性评价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必然性思考
                  为了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核心目的,为了保障评价与教学的有效性,过程性评价与课堂教学必须融合。
                  (一)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围绕课堂教学
                  任何评价都涉及几个要素:确定评价的目标、进行证据的收集、对结果进行解释,过程性评价也不例外。为了保证过程性评价的有效,这些要素应该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确定的评价目标应该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标,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原有水平;课堂教学中的有关学生学习和理解状况的证据都可以而且也应该作为被收集的评价证据;评价对结果的解释也应直接用于教学调整和促进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核心目的不是给学生打出分数或判定等级,而是给师生提供信息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习的质量。
                  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之前,应有一些非正式的评价来检查学生的原有知识,以及帮助教师观察到学生的一些可能阻碍和促进学习的特征,帮助教师形成一些关于学生社会文化背景和气质特点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学生是否可以开始新的学习,以及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在教学之中,过程性评价的证据收集应集中在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上。过程性评价应围绕着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来观察、倾听和收集学生理解状况的证据,帮助教师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的概念。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学与评价之间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学生做的所有事情,比如小组讨论、完成课堂作业、提出或
                  回答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家庭作业,甚至只是安静地坐着或者看起来很迷惑,这些都是了解学生理解程度的潜在资源和有用信息。这些信息收集的过程本身就是评价的一部分。教师要对这些信息尽可能及时地、甚至即时地进行解释并反馈给学生,并做出进一步教学的决策。在教学之后,教师还应该进行一些评价,这种评价具有总结性评价的特征,旨在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教师决定是否还要在该主题上进行补充、是否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否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因此,这种评价是基于整体性的学习过程,本质上还是过程性评价。另外,过程性评价不仅仅是测量学习,我们评价什么、如何评价、怎样与学生交流等,都会给学生清晰的信号:什么是值得学的、应该怎么学、应该学到什么程度。也即,过程性评价与学生学习也应是一体的。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基于过程性评价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受到外部大规模总结性评价的影响。总结性评价也能够给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但是,一方面,这种反馈更多地是对学习成就的结果性判断,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理解;另一方面,这种反馈对于促进个体的学习而言是滞后的;更重要的是,总结性评价的结果客观上常与一些比较重要的(高利害的)决策有关,使得总结性评价往往潜在地促成为了考试的教与学而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与学。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特别是评价与教学、学习过程紧密相连时,会产生持续的反馈信息,它被认为是一种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工具。在一篇里程碑似的综述中,布莱克和威廉姆(Black,P.&William,D.)对250份左右的课堂实践文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形成性的评价实践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二者相关达0.4~0.7。[8]课堂教学的主体主要是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两者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师生的角色功能,而师生角色功能的发挥需要过程性评价的支持。
                  1.教师作为决策者和教学者。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出许多决策,比如,教什么、怎么教、教多长时间、个体学生和群体学生的原有水平怎样、是否对学生进行分组、如何给学生的表现评分、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等。教学决策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都会存在,正是这种决策组织了教师的教学。每个决策都与教学的质量直接相关,如果这些决策是基于有关学生的错误信息,教学就会是无效的。不能想象,一名医生在还没有完全了解患者的病情时就可以开出恰当的药方。同样,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给学生等级之前,也需要理解学生。换句话说,有效的教学应基于过程性评价收集到的信息并据此来做出解释、决策和行动。
                  另一方面,教师不仅是决策者,还是教育者。过程性评价不仅给教学决策提供信息,而且本身就可用于教学。教师经常利用评价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期望:什么样的表现是成功的。教师也使用评价来帮助学生内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也即,评价本身就是教学的工具。
                  2.学生作为决策者和学习者。
                  一方面,如教师一样,学生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决策者,依靠教师和师生一起进行的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来做出有关自己学习的决策。这些决策往往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比如,学生根据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确定学习上的目标和期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动机水平和努力程度;根据评价的反馈来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同伴等。当然,如果这些决策基于有关学生的错误信息,学生的学习也肯定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学生不仅是决策者,还是学习者。他们通过参与评价实践来展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结果做出学习上的调整,以便达到更高的学业水平。也即,评价本身就是学习的工具。
                  (三)二者融合的核心价值目标——促进学习
                  教育领域中的任何方面,都是价值涉入的。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该考虑其价值定位。现在,学生评价领域和课堂教学领域都把其核心的价值目标定位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如,“评价的基本信念应是如何促进和支持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测量学生的学业表现”[9];“所有的课堂活动,包括课堂评价,都理应促进学生的学习”。[10]这种价值定位为评价与教学的融合和一体化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支持。
                  一方面,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拓展了我们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不仅仅表现为“产品”或结果,它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果三个方面,而且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和互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学习方式也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就。而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表层式、深层式、成就式)取决于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互动整合。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也会影响到学习方式和学习成就。[11]
                  另一方面,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看待学习,同时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和社会性的本质。
                  这样,对学习的理解就发生了改变。传统上与教学相分离的注重评价学习结果、局限于评价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简单技能的评价方式不能展现学生学习的全貌,也不能完成促进学习的价值目标。而学生的元认知、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很难以结果的形式展现,只能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相应的,评价就只能借助于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过程性评价。
                  在促进学习的核心价值观下,学生自然成为了过程性评价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及能否监控自身的学习,是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过程性评价和课堂教学融合的成功表现,就是学生能不断地意识到并回答三个问题:我要到哪里去?我现在在哪里?我怎样才能填补差距?而这正是为了学习的评价的要旨。[12]
                  值得一提的是,过程性评价和课堂教学为了促进学习而相互融合是一种教育上的应然追求,是一种教育理念或方法论,我们应该着重开发可操作的模式、方法、策略来保障理念向实践的转化,基于具体的评价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群体,选择和使用多样化的方法,在不同的评价目的(如,为了选拔、为了监控、为了发展)和评价形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之间寻求平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