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灌输,而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行为,也就是一种“行动”。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建构新学生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吧
新课程是以“一起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对于教师而言,应该从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关和评价观等方面构建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新的学生观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树立以学生为本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的教师观就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成为参与者。新的学习观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来促进学习,解决问题。把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新的师生观即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新的课程观要求新课程应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教学观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交往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新的评价观倡导发展性评价,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灵活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实施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构建新课程理念的原则是爱、全、活、新。爱是爱全体学生,关注和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的原则是指全面发展。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多元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培养人格健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活得原则是指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多元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我们要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课后拓展等方面充分体现多元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新的原则是要大胆地去超越和创新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设计、方法、评价等方面勇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