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就是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从多次听课中发现,当前小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农村学校,这无疑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
一、培养学生勤思考
思考可以使孩子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思考可以使学的东西更扎实,思考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由于探索总是与问题连接在一起,问题既是探索的起点,又是探索的动力。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以疑点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我们不要怕学生“标新立异”,提古怪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标新立异。使他们做到敢想、敢问。未来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