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良好的听的习惯是指能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能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听出所以然。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大声跟读,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清楚、听清楚,这时全班再齐声模仿。先小声模仿一遍,认真领悟体会,再大声模仿,并鼓励学生说如果你看清了,听清了,请大声说。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子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严格要求学生外,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是避免枯燥操练,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结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教师问某生:What’s your mother?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What’s his/her mother?又如,请个别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另外,教师要努力创设学习英语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比如: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用英语组织教学,也可以先双语再过渡到全英。开始时学生可能听不懂,老师可以适当解释,还可以借助动作、手势、表情。开长日久学生自然就会有进步,当然,课堂上也要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