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小学生美术的学习兴趣
内容提要: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
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美术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正文: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曾指出:“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说明培养人才靠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的今天,小学美术课也是当今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后天习得”理论表明:人的后天习得往往离不开心理趋向。而这种心理趋向的开发与培养又往往离不开兴趣角度入手。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并富有独特内涵的心理倾向。如果说小学生喜欢上美术课,积极参加美术课的竞赛,说明他们对这门课有喜欢的色彩。可是,目前小学生美术教学中却常会出现教学偏离重点的现象,把美术课上成了讲绘课,从而造成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学生练得少,想得少。其实,美术课应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开发智力、认识事物、培养能力上求效益,才是教好美术课的真正出路。下面就有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时期的美术教学应让孩子在情境中丰富情感体验,领略成功带来的那份满足,参与时的那份投入,激发学生兴趣,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如在《狮子大王》教学中,先安排几个学生戴面具,模仿动物模样,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这时,一声狮子吼叫,把小动物吓得四处“逃散”……。采用这种游戏表演,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课题的引入明了,激发了学生兴趣,效果很好,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认真听课。
二、 要留给学生自己发挥的余地,启发展开想象,激发兴趣
儿童观察实物只注意单个物体,注意不到实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写妈妈时添上自己,写猫时添上老鼠,不论写什么,都要启发他们添上有趣的情节,表现他们自己的生活情趣,这样能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正如孩子们对同一事物的现象所得到的感受具有差异的,面对着一片广阔的大自然,有的看到的是一片片树林,有的看到的是微风吹过的草地,而有一部分却看到了草地上的牛、羊、小鸟和一些飞来飞去的昆虫,牧马人在骑着骏马飞奔,可爱的小羊在草滩上游。显然后者更多地掺进了自己的想象。
黑格尔曾说过:“想象力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本领。”一切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想要画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洗澡》一课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洗澡的情景后,可向学生提出:“你想怎样写都可以”,学生大胆有趣的创作开始了。有的写了人洗澡,还有的想到了为动物洗澡,甚至还有的写出了雨水为小草、花儿洗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想象的能力。
三、 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不多,知识面不够广,面对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知识大爆炸现状,在美术课中可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教学《太空旅行》中,就可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宇宙、太空、飞行器的动态录像。为学生提供图像资料,了解宇宙的一些浅显知识。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鼓励表现、创造,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因此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教学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美”为主题创作一篇有趣的作文,课前先布置同学们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住所,镇内环境周围,看看哪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看法,他们对美的感受大不一样。有的说宁静的小街能体现家乡环境美,有的说楼层的林立能体现一种都市的美,还有的认为春天来了,草原上绿油油的生命的美……。课堂活跃了起来,学生的创作写作兴趣也来了。对同学们的细微观察,深刻体会都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学生的作品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总之,学生对学习美术本身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也是学习其他学科和今后发展的基础。兴趣是成才的起点。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