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理论学习>>美术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3-03-29   点击:   来源:   作者:王建法

 

美术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也应该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是,有的人却认为,美术教育要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办到!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把小学美术教育视为依样画葫芦式的“复印式”教育。他们认为小学生只能够临摹他人的作品,并以临摹得像与不像为标准,课堂上则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学生。这样的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是不可能的。其实,小学美术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关键问题是:教师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下面就这两方面问题,谈谈本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要想充分发挥小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方法之一,就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
       1. 新课的导入要能激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师知识、口才和智慧的综合体现,是组织教学中较为艰难的一步。然而,“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必须走好这一步。一堂艺术课的导入,往往能为整个教学奠定基础。它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把学生引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讲故事、参观大自然、欣赏美术作品、做实验、变魔术以及投影、录像、教具演示等来导入新课,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也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联系到新知识,联系到生活,制造悬念,激发情趣,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这样的导入,同样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热爱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向往美、追求美、享受美。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是很容易调动起来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文化素养,发挥各自的特长,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指出的是,导入技能的运用,好些情况下往往不以单一方式出现,而是与其它方式的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 营造良好艺术氛围,让学生达至审美快乐。
     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兴趣,除了必要的教学硬件,还要有高雅的艺术氛围。创设这样的教学环境,将学生领入艺术殿堂,使学生置身于这样美妙的环境中,就会因浓烈的艺术氛围由“感”而“悟”,产生审美情趣,于愉快之中产生一种精神追求,达至审美快乐
       3. 教师自身要给学生一种美感。
     美术教师应有一种特殊的美!教师的语言、仪表、都应给学生一种美的意识!因为美的语言,美的仪表,能影响到学生接受美的程度。教师要注意语言的修炼,注意语言的逻辑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生动活拨,幽默有趣,有感召力,让学生听后产生一种愉悦。教师的仪表,主要表现在衣着体态方面。其举止应当得体大方,装束高雅而又和谐,面貌应该饱满热情,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个性和风采。教师的仪表应给学生一种美感,进而让学生乐于亲近,乐于效仿。
二、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如果课堂上一切由教师来包办代替,一切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就不存在主体性地位可言,又怎么发挥出主体性作用呢?因此,内部诱因的激发是不可忽略的。
       1.把学生作为教学示范的主体。
     美术课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以及教学质量的优劣。如果把小学生当作整节课的主体,那将会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可以把美术课的教学示范这一环节交予学生来完成,教师则对示范作品稍作修改和调整即可。我们知道,小学生的世界是一片纯洁的天地,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天真无邪,想象新奇。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是可以被教师的语言有所吸引,但产生的效果却只能是“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引导小学生来作示范,其作品虽然粗糙,甚至比例失当,线条不够自然,形象欠准确。但它来自小学生之手,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易被小学生所接受。这样,在作业训练时,小学生就会打消顾虑,大胆下笔,尽情发挥,在他们的作业中尽现那一颗颗不灭的童心。小学生的世界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神奇无比。他们是多么希望无拘无束地表达他们丰富的想象,自如地表现自我!所以,教师适当地让出一些时间,让小学生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示范的主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就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当然,这样的学生示范,教师还应加强指导。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宽松的课堂环境,最能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主持人”的角色。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氛围,让学生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使他们充分感到在课堂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合作者关系。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向开放系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参加对学生作品的评论,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过错能有所包容。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的学习创作之中,从而认真地去体验美,感受美,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技巧来引导学生去探索美,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的引导要精练,更要及时,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加以引导。当然,教师更多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思索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体现全体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引导。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都参加评论,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评价,教师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一味说好,而应带动学生去思考,让他们选择自己满意的意见,去进行再创作。
       课堂上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使学生乐于学、勤与学,更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高年级学生培养问题意识,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首先,由教师直接提出带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然后,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把通过各种渠道所收集到的信息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增强学生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则要授之以“渔”。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和不相关的事物中找相关性的方法,学会在教学内容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等。教师要从鼓励出发,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和喜悦,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不断获得的成功和喜悦中逐渐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教学的艺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前提之下,加上教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有了“用武”之地,那么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了。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通过美的形象、美的意境、感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进而去创造美,从而使他们心灵得以净化,思想、情感、意志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头戏,我们就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和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小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认真抓好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