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关于学习过程价值的建构过程》(四月理论学习任晓霞)
正文:
评价理论的发展与人们对评价及其意义的认识逻辑地相关。基于促进学习活动的需要,有关学习的评价理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过程性评价作为其中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大量运用并对教与学的活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然而,何为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对评价客体有何价值?本文试从与过程性评价相关的概念入手,通过对过程性评价的概念、特征、意义的本体审视,再次认识过程性评价,尝试对过程性评价由实践过程意义认识向哲学层面意义认识的提升,通过对其本体意义的论证,为研究过程性评价提供更多的哲学话语基础。
一、评价:定义及其意义
1、评价的定义
作为一种认识价值的观念性活动,评价是19世纪末伴随着价值论的诞生而确立起来的。处于“认识论与价值论交点上的评价②”是与价值判断关联的一个概念。因此,拓展对评价本身认识的层次,有必要从构成评价内容的“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入手,对评价开展由上而下的分析。
自其诞生起,人们就形成关于价值内涵与本质的不同认识,可概括为实体说、属性说、主观说、关系说几种倾向③。美国现代系统哲学的代表人物E.拉兹洛提出了系统说④,认为价值是由包含在系统内的程序明确规定并通过与环境的规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系统的状态。然而价值的体现是与人相关的,是人给予或感受的对某种相对状态的体认。系统说的价值定义缺乏对价值主体的深层分析与判断,使得价值的存在缺少了某种人文意义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则认为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任何价值都有其客观的基础和源泉,具有客观性⑤。这一价值概念确认了价值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判断的可能性,而且“从总体上说,是价值决定评价而不是评价决定价值” ⑥。人们通过反复实践以修正对价值的认识,渐近客体的实然价值,以此增加对客体价值判断的合理性。价值判断是“关于一定事物对一定主体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别和断定”⑦,是人对客体价值事实的反映,源于人们对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客观事物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往往成为判断价值的事实标准。
评价这一概念则是建立于对价值的认知,几乎所有的评价定义都指向这一结论。比如,布卢姆把评价作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一个范畴,认为评价是属于认知领域中最复杂的认知行为,“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进行的,对各种想法、作品、解答、方法、资料等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 ⑧。这个定义体现了三种意向:评价是基于标准的一种活动;评价中主体的作用使得评价结果不可避免地沾染主观色彩;评价对象一般是物化的客体。容易看出,这个定义同其它诸定义一样,仅是将评价简单地视为价值判断的活动,并未能揭示评价的渐进性等方面特征。
我们试从过程认知的角度对评价予以定义:评价是建构客体*价值的认知的过程。这样的评价定义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特点,把评价与评价对象之间的联系解释为渐近的、建构性的价值认知,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评价客体与主体参与评价的可能性。标准的选择与人的心理背景系统成为影响对客体或客体活动的价值判断准确性的两个主要因素,这两个因素都不可能摆脱人的主观影响,因此主观性与主体性是评价的两个必然特性。
2、评价的过程性
评价包含着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但评价并非仅仅对客体价值作出判断。把评价客体视为对客体的价值判断,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评价实践的粗放理解。无论从评价主体的需要,还是从对客体价值完整认知的角度,评价的过程都是建构客体价值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评价过程,由主体决定评价客体价值开始,确立评价目的,根据自身知识水平与实践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参照体系作为评价标准,在与客体接触过程中,了解其特征、性质,抽取评价所需的客体信息,在对信息做出适当解释后,通过与评价标准相比较的思维操作,发现客体价值,把握客体价值,进而判断客体价值。因此,对事物的评价并非一蹴而就,它包含一个内隐的思维过程。再者,评价是多元的、反复的,是一个价值认识渐趋深刻的发展过程。即便对同一客体,由于评价标准或评价者的心理背景系统的变化,要使得评价尽可能接近客体事实真相,唯有借助反复评价才能完成对客体的趋于真实的价值的建构。而价值判断通常与给出一个评价结果相联系,本身约简了对客体价值认识之前的复杂的思维操作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就是对客体价值进行建构的过程,评价的意义集中体现为通过认知活动来建构客体的价值。
二、过程性评价:概念界定与本体意义
1、过程性评价的定义、特征
过程性评价是新近教育实践中备受关注的面向过程的一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并非一个新名词。枯巴(E.Cuba)和林肯(Y.S.Lincoln)将百余年学科意义的教育评价理论的演变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⑩,在第三个阶段即判断时代中,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lebeam)及其同事所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中就包含了过程评价。在CIPP模式中给出的解释是:过程评价是对所确定的方案的实施过程的评价,为方案的制定者提供反馈信息,用于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这是一个从目的与用途出发对过程性评价作的一个诠释,并非一个严格的定义。把过程评价的目的看作是“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而不是发现客体学习的真实价值,建构对客体学习的完整价值的认知,可谓是该解释的一大欠缺。我国学者高凌飚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几种关于过程性评价的主要观点存在的不足之后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一种倾向于“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在学习的过程中评价,是一种让学生经历评价的过程,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相融合的评价理念。这是一种很宽泛的解释性定义,有助于理解过程性评价的一般意义,但没有揭示过程性评价的内在本质。
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与评价的本质意义,以及上文中关于评价概念的认识,我们尝试这样来描述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建构学习者学习活动价值的过程。过程性评价一般由教育者的评价、学伴之间互评及学习者自评综合而成。这里的教育者是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包括学校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如校长、教育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等,还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家长等对儿童能够产生教育影响的人。从定义中可以看出:(1)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对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建构的过程;(2)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完成;(3)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者适当的主体参与。(4)过程性评价是一个促进学习者发展的过程。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会更多地涉及。定义本身表明了过程性评价不可能通过一次评价完成,它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学习者参与的、渐近的价值建构过程。
可以看到,前文中我们讨论评价意义时所说的“过程” 与这里所说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讲评价本身就是一个价值认知并建构的过程,二是讲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对过程性评价的双重“过程”意义的揭示恰好是本文的重要“价值”之一。
以此态度对待过程性评价,更易于理解过程性评价所表现出的几方面特征。与通常所说的终结性评价比较而言,过程性评价渗透于学习过程之中;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评价作为学习价值判断的依据,而是一个渐渐揭示学习价值、逐步完善对学习价值的认知的过程;学习者亲身参与评价过程,有益于其加强对自身学习意义的了解,并从中汲取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的展开中适时切入的评价是即时评价,便于学习者认识已经发生的学习过程的价值;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见之于学习的各个环节,其动态的、全面的实施,有利于评价的结果接近于客体或客体活动的真实价值。
2、过程性评价存在性解析
评价是基于人的主观介入的精神活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精神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这是整个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人的意志作为人的主观性的重要体现,在评价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中表现出三种积极的功能?:调控评价注意;调控参照系统;调控情感。人的意识的能动性一方面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亦即为评价的存在增加合理化理由,另一方面也使得认识过程渗入了某种程度的主观因素,使得认识过程产生本不该有的主观目的意向,而不仅是认识本身的目的意向。
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立场推演至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人的意识对客观存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一种反映,也是人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认识过程。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需要人的意志参与,人的意志作用于过程性评价的各个环节,调整评价注意中心、选择评价参照体系、控制人的情感因素以避免过程性评价中渗入太多的感情色彩。合理地调配主观作用,能动地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客观事实,将过程性评价的目标始终定位于为了学习者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形成,定位于完整地评价学习过程,以合理肯定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增进学习者对亲历的学习过程的认识,推动学习者成就感的生成,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依存于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通过正确而合理地反映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成果的价值存在而显示其本身存在的合理性。
从过程性评价的发生看,作为一种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本身也具备存在的合理性。学习的过程是人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增加对人类已有经验的接受与理解并有所发展的过程。客观地讲,学习过程本身是一种实践过程,它是一种社会实践,一种个体走向社会之前以及进入社会后所必须的实践活动。掌握、控制与推进这一实践活动,依赖于在实践活动中实施的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这一内嵌于学习过程的认识过程,就难以知晓学习过程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也就难以指明正确改进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应该采取的措施。从本源上讲,评价存在的合理性根植于学习这一社会实践的需要,正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需要促成其出现、存在与发展。把评价作为人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社会、认识人类实践活动自身的不可或缺的伴生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内化到人类的伟大实践中,内化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内化到日常行为中,成为人们自觉意识中的一种存在。评价无法摆脱主体性的因素,衡量评价的合理性也无法摆脱主体性的因素。在人类物质实践与精神实践活动日益丰富的今天,评价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必须组成,成为实践的合理的事实依据,为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性、促进性条件,以至于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评价这一认识过程。正如冯平所言,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我们所提出的准则是合理的,除非它真的能使我们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发生于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更不仅仅是在行为操作与思维操作之后给出价值判断,其中隐含对学习行为的肯定与否定,以此实现对学习行为的修正与引导。评价总可以分出对客体产生积极影响的部分与消极影响的部分,这将分别导致正面评价与负面评价的产生,都可能带来客体后续行为的改变,使得任何针对学习的评价难以作为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而存在,其必然与现实的过程形成对应,并作用于现实过程,对现实过程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过程性评价是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需要。经过设计、凭借适当工具开展的过程性评价,积极因素得以发扬,消极作用得以抑制,其本身存在的合理性还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习是发生于过程的一种行为。过程性评价根植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过程在环节层次上同步发生,实际上两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既是一种与学习实践紧密结合的价值发现过程,也是参与学习实践价值建构的基本要素。因此,在认识过程性评价时,不仅要能够将其从学习实践中“隔离”出来,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把握其运动规律,又要注意到它实际上是学习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在学习实践中全面把握其本质。唯有对部分的独立分析与在整体中透视部分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两者有机结合,才可能获得对过程性评价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3、过程性评价的意义
研究过程性评价的意义有利于深化对过程性评价本征内涵的理解,也有利于完成对过程性评价的规范性建构。我们可以从两个视角去揭示过程性评价对学习者的意义、对学习过程的意义。
(1)过程性评价:一个融入价值教育的过程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过程价值取向的评价,从本质上讲,这种评价“是受‘实践理性’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然而,在过程中建构价值认识不仅是一种评价过程,其过程本身也包含价值教育。价值教育是学习者形成价值观的一种重要途径,本身也是学习者获得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国内外价值教育发展的历史看,推行价值教育与追求自由是并行不悖的,两者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冲突。黄藿认为?,价值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完全服从,价值是需要内化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价值判断,接受价值教育。价值教育应该是学习者在其学习经历中逐渐形成是非判断的能力的过程。把价值教育融入学习过程,使得价值判断不止于一事,也不止于一次,从对别人的、对自己的反复评价中获得价值判断的能力,在多次反复中形成对价值评判标准的认识,并进而掌握标准、理解标准、使用标准。这种正确的面向学习者发展的关怀,使得学习者拥有更多的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价值、判断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价值教育、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机会。
(2)过程性评价:一个体现价值关怀的过程
过程性评价作为对学习的评价,是通过一个过程(评价过程)对另一个过程(学习过程)进行的表征,两个过程由于学习者的全程参与得到联结,形成一种依存并互融的关系。学习过程因评价而得到谐调,评价的功能因价值的确认而得以彰显。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终极价值建构成为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的共同目的。
对过程性评价中体现的对人的价值关怀,我们不妨碍以过程性评价同终结性评价的比对中获得感受。过程性评价对人的价值判断发生于过程之中,对学习的某一环节进行否定,并不妨碍对邻近的及其它学习环节作相反的判断。这样,相对于落脚终点却尝试描述过程的终结性评价而言,把学习分解为粒度较小的环节或者开展针对微分学习过程的即时评价,体现了对被评价者的价值关怀。即不以偏概全,不以一锤而定音,不以一次的成败得失作为最终的学习价值判断的依据。这一点同终结性评价相比较而言,显然更为客观地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价值从发展过程中凝结并累加,以发展的态度对待学习者学习的价值,实际上将学习者的学习评价还原到其学习活动过程之中;终结性评价则比较粗放,容易将人的学习结果视同成品,最终的合格是成品被判为产品的依据,无力顾及成品加工过程的细节。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面向存在过程的价值关怀。对学习中曾经发生的存在,过程性评价以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事实的认可。存在是判断的依据之一,对存在的评价是一种路程式评价,它顾及学习在量上的区别,也顾及学习在路径上的区别,对曲折变换的方向也进行明细标记。这种路程式评价包含了对学习意义的肯定。何萍给意义一种存在论解释?:意义的结构就是人的生命创造的结构,它不是超越于人类生活之上的“存在”,而是寓于人类生活之中的“存在”,亦即“存在者”中的“存在”。终结性评价以结果评价学习过程,不能顾及学习过程的事实性存在,这种只标称大小的评价可谓是位移式评价,方向只有一个,就是从开始到结束,大小只有一个,就是某种数学规则下的“平均”求值,学习的过程被视同游戏的过程,最终的胜败与游戏过程似乎没有联系,即便是游戏的结束竞由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采用一个标准对全过程进行价值判断,其结果是只能看到对存在的一种似然评价,正如面对一块平面镜,人们很难看到自己的影像转脸向后的全过程。
同其它事物一样,能否更好地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取决于能否深刻地认识、全面地揭示过程性评价的意义。对过程性评价本体意义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人们的实践将逐渐深化这种认识的层次。从哲学层面去把握过程性评价、理解过程性评价,对于建立和完善学习评价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使之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学习者学习,促进学习者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心得体会:读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了过程性评价的价值,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关怀,它能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指引学生更好地朝着下个阶段行进。过程性评价也如教学过程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中非常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往往只落实某个细小的点或着在全课总结中略有小结,但真正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作用的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对学生有启发的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能力方面的发展以及学科知识之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