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理论学习1《从说话到写话》(徐红梅)
内容摘要: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可见,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从练习说话开始。对低段学生来说,说好话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有的说话过于简单,有的怕在同学面前说,有的声音小、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因此,我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侧重的去指导和予以鼓励。所以在教学生识字和阅读时应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内容进行说话练习。其次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说话的素材,丰富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为说话和写话训练打下基础。再次是和家长配合,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多看各种有益的课外书、影片,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多和孩子交流,训练孩子大胆说话,逐渐训练学生表达清楚。学生只有说得好,才能写得好。因为“说”是过渡,“写”才是归宿。所以要坚持先说再写,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基础,过渡到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上,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降低难度。说为写作了准备,学生写起来就会容易多了。因此,每次写话和习作之前,我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启发学生先说说,说好了再动笔写。让学生每次说话、写话时,还可以先把自己最喜欢的人和事物画下来,再说说这幅画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把这幅画的意思写出来。让学生在绘画、说话、写话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各种表达能力。
《标准》在各学段的目标中分别提出了“写想像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可见,记实作文与想像作文并重。想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写想像作文,培养学生敢想、爱想、会想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得体会: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丁老师的“三十法”渗透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叙事、状物、写人、开头、结尾和安排篇章结构的。先安排模仿优秀文章,借鉴新颖的文章结构,除此之外,我还特别强调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使他们养成未成文先成纲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