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实生活优化高年级作文教学过程的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内容
|
习作5:写一种植物
|
年级
|
四
|
任课教师
|
|
||||
教学目标
|
1 .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 .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 .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
||||||||
学习者
分析
|
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用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动眼看场景,动耳辨声音,动脑想情节,动手写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习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听说,主动评议,主动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
教学
重难点
|
内容
|
优化措施
|
媒体运用(白板等)
|
||||||
1 .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 .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话,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学会写作的一般技巧。
|
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
|
|||||||
作前准备
|
布置学生观察校园或者家庭附近的一两种植物,完成观察、研究作业。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思考
|
||||||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
1、 师述:不知不觉中,春姑娘来到了,小树发芽,小草变绿,花儿开放,
万物苏醒。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吧!
2、 提问:这么美的春景,想不想把它写下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萌芽》报社要举办一次征文比赛,这次征文的主题就是写一写我们观察到的植物。大家想不想试试写一写啊?
|
请同学们,用机敏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植物;用睿智的头脑,用灵动的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
|
||||||
二、 引读例文,领悟写法
|
1、 初读例文:这次写植物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写植物有所不同,要求有所提高,因此《萌芽》报社给大家寄来了一篇例文
2、 再读例文
3、 作者是怎样把他家门前的植物就具体、生动地介绍给大家的?
4、 总结:
(1) 作者细致地观察,并有所新的发现。
(2) 通过查阅资料把新的研究成果写了下来。
|
1、请大家打开书本,快速读读,想想小作者主要写了什么?
2、你对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最感兴趣?把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3、 学生交流
|
|
||||||
三、 明确要求,完成写作
|
1、 世界上的植物千千万万,它们千差万别,我们要仔细观察一两种植物,写出你的新发现。
2、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 为什么会有这些有趣的现象呢?你们向别人请教或自己查了资料了吗?
4、教师可相机提供有关植物的资料。
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比如植物的形状、香味与那些美好的东西相似,这种植物具有象征意义等等。这样描写内容更具体了,文章就更生动。同时在描写的字里行间也赞美它给“我”(人类)带来什么好处,这样把所写的植物和自己的感情联系起来,就能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
|
1、在研究新发现的过程中,你重点观察了哪种植物?在观察时你有哪些新的发现呢?
2、学生交流。
3、 学生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
提示:
具体描写,表达出喜爱的感情。
在有序描写植物的特点时,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
||||||
四、 相互交流,修改习作。
|
1、 教师选择写得好的作文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好在哪里,是否符合要求。
2、 交流习作,师生点评、修改。
3、 誊写。
|
1、 同桌之间相互读自己的文章,请同桌提出修改意见。
2、 自己修改习作。
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
|
媒体展示。
采用师生、生生互评。
|
||||||
典型句段
|
我家的书桌上有一盆水仙花,翡翠般的绿叶丛中,笔直的茎托出一簇簇洁白如雪的花朵,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夜晚,伴着那清新淡雅的幽香,我捧起书,在阅读中静静等待更多的花儿绽放。 一天我在阳台上,给花草浇水。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芦荟啊,文竹啊,都生长在土里,而水仙花却长在水里呢?”我一愣,是呀,为什么水仙花只需水,就可以长得这样生机勃勃呢?我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水仙属于球根花卉,在我们从市场买回来之前,它已经经过花农多年的辛勤培育,才把根部像大蒜头的那个鳞茎培育大,每一鳞茎里面都积累了足够多的养分。我们拿回家后,只要有足够的水分,就能够满足它生长和开花的需要。水仙花能在水中生活,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