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五
|
任课教师
|
徐红梅
|
|||
课题
|
习作6,修改《我最崇拜的一个人》
|
|
||||||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崇拜的内涵,通过挖掘身边人物的闪光点,来发现自己可以崇拜的人,值得崇拜的人。
2、逐步培养与提高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
|
|||||||
研究目标
(可从指导、撰写、讲评、评改等方面阐述本节研究课是否到达优化目标。)
|
懂得选材的取舍,善于抓住人物给予自己感触最深的闪光点,并能以具体的事例来生动表现。
|
|||||||
教学重点
|
内容
|
优化措施
|
媒体运用(白板等)
|
|||||
善于抓住人物给予自己感触最深的闪光点。
|
正确理解崇拜的内涵,通过挖掘身边人物的闪光点。
|
通过投影名人、伟人、英雄的照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兴趣,挖掘内容,帮助轻松完成习作
|
||||||
教学难点
|
能以具体的事例来生动表现人物品质。
|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资源设计
|
|||||
(一)议崇拜
|
引入: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初春的雪灾,汶川的地震,让无数人遭受了无比的痛苦。2008年又是一个让全体中国人无比自豪的一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神舟七号的壮丽发射,都让人心潮澎湃。
1、回顾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出示幻灯片1—5)
2、看着这些画面,注视着这些奥运冠军、航天员们,你此刻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激动、伟大、英雄、崇拜)
3、揭示课题。(出示幻灯片6)
|
(定格幻灯片5)在这些光彩熠熠的金牌背后,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艰辛的付出,血与汗的浇铸)你现在是怎么理解崇拜的?(崇敬和敬佩)这些人真正让你崇拜的到底是什么?你最崇拜的那个人又是谁呢?
|
投影展示,再现当时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
|||||
(二)找崇拜
|
1、在各个时期,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崇拜的人,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或许能找到你爸爸、妈妈,还有你曾经崇拜的人。(出示幻灯片7—9)
2、在刚才的图片中,有伟人、英雄、名人,这些人中有你认识或熟悉的人吗?(出示幻灯片10)
过渡:这些人可能会成为许多人最崇拜的对象,因为他们在平凡的世界中书写着精彩的人生,感动着你,影响着我。就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钢铁是怎样练成》中的保尔柯察金,还有不顾伤病坚持比赛的姚明,自信坚强的桑兰等等,这些人身上所散发出的宝贵品质给无数人以激励鼓舞。但这些人都离我们很远,假如我们把目光转向身边,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近在咫尺的地方也不乏让人崇拜的人。
|
寻找身边自己最崇拜的人,(老师、同学、父母等)说说理由。(出示幻灯片11)
|
正确理解崇拜的内涵,通过挖掘身边人物的闪光点,来发现自己可以崇拜的人,值得崇拜的人
|
|||||
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
老 1、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文章如何修改,可用钢笔在练习纸上作适当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
|
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
|||||
(三)写崇拜
|
1、老师课前向同学们推荐了两篇作文,文中的母亲与表哥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可是他们照样成为别人崇拜的对象。
2、相机归纳写作要点:
(1)选取最让你崇拜的一个方面。
(2)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
(3)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
1、议例文,谈启示。(出示幻灯片13)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
归纳写作要点,投影出示。
|
|||||
(四)学生修改、评议习作
|
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
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
|
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
|||||
课后教学反思
(从“研究目标是否达成?有哪些措施有利于目标达成?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再次利用?”等进行反思。)
|
作文教学实践表明,在成功的作文课中,积极的健康情绪能有力地推动全班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兴趣昂然地投入写作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课上过度紧张、恐惧,甚至有些厌恶的情绪,必然导致习作教学的失败。本教学设计侧重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采用比赛的办法,让学生了解习作的重点,更易于接受,从而产生倾吐表达的欲望,奏响心曲,实现理与趣的和谐相融。
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要尽力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通过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多层次、多渠道地拓宽选材思路,使写作内容走向开放.其次要把握学生的发言,在文章的详略安排、内容的择取等方面给予一些精要的提示,这也是安排比赛环节的初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少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