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作文课题研究计划(王彩霞)
——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
现代小学写话和习作教学是落实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的重点。而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又是现代小学写话和习作教学的基础,低年级孩子年龄较小,无法及时捕捉身边转瞬即过的材料,即使记得,不过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看图写话能帮助学生从图中获得最直接的感性材料,了解情节发展,并且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图中透析事物的变化,感受、臆想到人物的心情、语言。它就像是作文教学的一根拐杖,孩子们扶着它前进。可遗憾的是,现在,有些低年级学生一旦遇到指看图写话,就不知从何写起,下不了笔。写出来的作文在内容上往往大同小异,而且语言生硬、呆板、成人化,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已变质、变味、走样,成了常见的成人话语的粗糙的复制品,看不到儿童应有的天真、童趣。这样的现状,是否应该引起大家的深思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我想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兴趣二字。没有兴趣,就没有写话的热情,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必然缺乏鲜活的儿童气息。如何才能激起他们看图写话的欲望呢?——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它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没有一个孩子的童年离得了故事的!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故事大王。以此引路,就是以孩子喜爱的故事引路,包括各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生活小故事等作为材料和内容,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画,让学生听故事,说故事,讲故事,写故事,从而把他们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故事之路,引上会说、会写看图作文之路。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策略一:以听故事为先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太明确,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也极为渺茫。有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情绪低落,甚至冷漠,这样的情形着实令人担忧。可是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特别爱听故事。
策略二:以读故事为基础,引导学生积累脚本。
“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词汇,为写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的技巧。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待作文时,就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
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理解能力又不强,但是,他们已学习了汉语拼音,那些浅显易懂、图文结合、情节生动的注音读物和通俗的故事,应该成为此时孩子们的阅读对象。
策略三:以说故事为纽带,指导学生创造语言。
叶圣陶说过:“所谓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要让学生看图写故事文,必须让他们先学会编故事才行。学生在听了故事,读了故事之后,有了一定的积累,自然,脑子里也就装了不少的故事。因此,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总是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说故事的情境与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向同学说,课后向朋友说,回家向父母说、邻居说。许多孩子能边说边表演各种动作,讲得头头是道,神采飞扬。说故事,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策略四:以写故事为形式,打开学生创作之门。
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对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故事作文由说到写,说写并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它遵循了从说到写的反复迁移,从内容到形式的多样训练,从模仿到创作的不断实践的规律,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能力和水平。在大量阅读和听说训练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故事情节和内容上的积累,因此,便可对其进行编写故事的训练。
我们利用学生对故事的特殊爱好,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看图习作训练,一般每周训练1~2次,并建立一份较详尽的学生个人作文档案,让学生选择自写的认为最优秀的作文存档,写上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评价等。
每月具体工作:
三月份:
1、 制订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
2、 上课题研究课。
3、 上传二篇理论学习笔记,一篇教学设计。
4、 月底写好研究小结。
四月份:
1、 参加课题组会议和活动。
2、 加强课题研究教学实践。
3、 上传二篇理论学习笔记,一篇教学设计。
4、 月底写好研究小结。
五月份:
1、 参加其他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课活动。
2、 继续加强实践和理论的学习。
3、上传二篇理论学习笔记,一篇教学设计。
4、月底写好研究小结。
六月份:
1、 积极参加课题中期评估活动。
2、 上传二篇理论学习笔记,一篇教学设计。
3、 写好学期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