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理论学习>>培养有效的小组合作习惯(五月份李菁
培养有效的小组合作习惯(五月份李菁
发布时间:2013-06-22   点击:   来源:   作者:李菁

 

推荐理由: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小组合作是新时代、新理念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只有在教学中使学生一直保持小组合作的兴趣,每次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养成长期有效的小组合作习惯,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1、合理的构建合作小组。为发挥小组的交流、互助、合作功能,合作小组不能随意性分配,应建立公平的合理化小组。合作小组通常在四至六人之间为宜,可呈块状分布;为了合作明确和利于奖励机制,可为每个合作小组及小组成员分别编号;学生按异支分组的方法进行人员搭配,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以"兼顾个体差异,能力互补"的原则分组,便于合作时展开争议,相互影响带动。
  2、调节小组合作机制。首先,要确立合作机制,调整合作体系。小组内可设有小组长、常规委员、记录员、发言代表和发言补充员等角色,合作前进行分工,合作中各负其责且灵活互补。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可定期或针对性的进行接色轮换,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其次,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选拔一名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同学为组长或常规委员带动大家合作学习。在明确合作内容后,小组内可以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如意见基本相同,可适当补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反驳。要让小组内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直至达到共识。如是操作性的合作,则要分工明确,互相帮助,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的目的。教师还要进行"合作策略"的指导,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由合作时无话可说到争论不休,由不会抓重点与关键到抓出继续讨论的话题,从而逐步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朋友、伙伴的身份,引导学生并参与合作,而不是领导者、旁观者。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相互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增强学生求知激情与合作意识。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为长期有效的小组合作,营造出一种平等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4、思想教育的辅助作用。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一些家庭的娇生惯养,也使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思想影响,如自私、主观思想严重、集体意识差等。教师要及时、正确的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团结协作,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与欣赏他人,也要学会自我评价。可利用小组的角色互换、意见交流来调整个人思想差异,尤使后进生从中增强信心,主动求知,增强合作意识。还可通过竞争机制,建立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有力的基础。
  学生是主体,但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只有在教师恰当、合理、有效的组织下,学生才能完成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环境、教学目的及教学方式,而采用各种不同的组织方法,还要敏锐及时的捕捉课堂时机,抓住灵现的智慧火花,不断推动小组的有效合作。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1)、 教师要注意变教导者为顾问、伙伴式的服务者,真挚、坦率的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还要注意给学生留有敢想、敢说的空间。如教学"年、月、日"时,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老师连续让几位小朋友说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则一一向他们祝贺:祝你们生日快乐!师:请小朋友每人都说出自己的生日,大家互相说一说。然后师:祝大家生日快乐!这时全班小朋友无比高兴,紧接着教师又提问:结合你的时生日说一说一年有多长?一月有多长?又互相说一说。结果全班小朋友甚至说出了许多连大人都无法想到的一年有多长,如:"一岁就是一年"、"去年的生日到今年的生日是一年"等等。师生的轻松对话便把学生带入了无限的快乐之中。
  (2)、 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有足够表现自我的机会,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让每个学生在全部教学活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进取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利与有效的小组合作的形成。
  2、 明确合作内容
  教学中,教师在过渡或布置合作内容时,一定要精炼、准确。如果语言含糊、罗嗦,则学生不能抓住重点,不能有效的去合作,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教师一定要精讲、精说,重点字句还要有力而清晰,这样才能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到有效的合作中。
  3、精心设计合作点
  合作点即指所要合作的目标及问题,合作点的准确确立直接关系到课堂合作的质量。合作点可在课前备课时确立,亦可根据课上学生临时的闪光点或出错处灵活确立。如何精心确立有效合作点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设计:第一、难易要适度。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主要依据之一,其难度略高于全班平均水平。第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往往是值得讨论合作的,一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清楚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第三、确定一个数学问题中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分母不同怎么办?"即是"突破口",也是问题的关键。第四、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合作点还可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处,若把典型的方法进行合作,学生则会在合作中相互启发。如"长方体的认识"时,不仅组织合作讨论"长方体的特征",还讨论"怎样观察到这些特征的?"。第五、易混易错处也是最好的合作点。有些知识尽管反复强调,但是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时仍然免不了出错,对于这些知识,如果讨论、合作,则可减少甚至避免出错。第六、课堂是有限的,教师要充分预设合作的作用,要确立对课堂有价值的合作点,而不可走进是个"问题"就讨论就合作的形式中。
  4、及时把握合作时机
  机不可失,时不在来。教师要抓住最有利的时机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都最好及时的安排小组合作。比如初学"量长度"时,由于有的学生没有将直尺的"0刻度"对准被测量物的一端而与其他同学答案不同,就是难得的合作机会;再如学习"百分数"后,有的学生提出:百分数是不是分数?若是分数,把它单另开学习有什么价值?问题提的很棒,也是很好的讨论合作机会。
  5、合理调控合作过程
  要使小组合作活动中取得实效,教师必须对合作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控,要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引导、组织等。一要调控学生的情绪。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极易出现不良情绪,有时甚至影响纪律,降低合作质量,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情绪,寻求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发自内心的去参与。二要调控过程。由于合作小组分散,还会有干扰因素,教师要通过提要求,分组检查等形式,保障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益而服务。三要调控时间。先要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再在小组合作中,要给学生留有松紧适度的时间,既不要时间太紧,形成"假合作",又忌让学生漫无边际合作下去,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形成"浮合作"。四要发现问题,寻求典型。以便在反馈中"以点带面",甚至能"激起千层浪"。
  6、灵活运用合作方式
  前面也提到,小组合作的方式很多,构建方法也很多,教师要根据课堂中的不同要求,不同目标而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方式:如实践课可采用操作探究、分工合作;概念课可运用争辩质疑;整理复习时可知识交流、互相弥补等等。还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目标的需求采用不同小组形式:如同桌合作适于动动脑筋、相互启发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小组合作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对于解决有难度、有争议、需要配合的问题很适合。
  当然小组合作方式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灵活选择应用,还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
  7、带动创新意识
  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下,不但要让学生从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还要带动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学习"圆的画法"后,让小组合作讨论生活中圆的画法有多少种?学生在合作中不但掌握利用圆规画圆,还了解了生活中不同情况、不同场合、不同需要的画圆方法。这样不但进而掌握了圆的认识外,还使学生创新的联系于生活,也提高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8、评价奖励机制
  学生因年龄、心理的特点,采用评价奖励机制,可使学生形成集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更有效的促进小组合作。如适当的表扬鼓励;利用墙报、队会等形式展开个人及小组间的互相评比、竞争;阶段性的总结奖励等形式,必将有力推进小组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总之,有效的小组合作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深扎实干的努力,同时也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能高度把握教材,敏锐的去捕捉时机,有效的进行组织。也只有高层次的教师才能实施更有效的小组合作。
  在有效的小组合作中,通过教与学的实践活动、思维活动、愉悦合作、情感交流,可调动学生内部机制,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过程,为逐步形成有学习能力、有个性、有合作精神、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