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不要让孩子手中空空
【摘要】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设计真实有效的课堂目标,清晰、自然的课堂教学步骤,多样实效的活动;设计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并且根据自己的教学和教研经验从教学内容入手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受学生于鱼。更要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学会发现新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学做统一”理念。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有效性、设计课堂活动、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所谓有效就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有否获得具体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多大收获,即使我们的老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是低效教学。
一、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是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决定性因素。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会不同。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
当前,新课程改革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变化和成绩,然而,观察课堂教学实践,也会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课堂教学内容淡化,目标不清晰;有的课堂以为追求表面热闹,忽视知识能力培养;有的课堂存在教师“唯我独尊”满堂灌现象;有的“换汤不换药”,教学目标内容单一,等等。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在课堂上,但是本质问题却源于课堂教学目标设立不当,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长期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学生、教师和教材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要素,也是教师确定教学的总体目标和科室目标的决定因素。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表明了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目标进行教与学的活动,目标明确,方向才明确;不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会使教或学不明方向。根据外语教学的有关理论,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应由若干个课时目标构成,而课时目标是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构成的。在备课中,教师要通过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难易度,同时把握突破重难点的基本方向,才能考虑如何组织符合学生特点,能发挥师生长处并直接为突破教材重难点服务的具体教学活动,以顺利达成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
三、“空手”故事
前阶段看到篇关于日本家长和中国家长领孩子时的区别,给我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启发和感悟,故事是这样的:“这是很震动我的一个场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而上面所说的那些少说也有两三个大包外加书包都由那些花朵们肩背手拿着,而且还都跑得飞快。我们呢,自然还是咱国内的传统孩子空手,我拿包。过了两天,老师就来和我聊天了:“田田的妈妈,田田在学校可是什么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惯于只说半句话,后面的让你琢磨去。”
我看到日本家长和中国家长领孩子的区别,从而联想到教学中,老师教的过程,一般都是让孩子两手空空地学,而老师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在教。这我是从两方面来考虑的。
(一)或高或低的目标误区
首先是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没能正确制定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原来传统教学是从先教B部分单词入手,然后是C部分句型的机械操练。最后回到每个单元的A部分语篇进行教授。这个是传统意义上递进的关系。就像中国孩子还小,家长就要先帮他们解决重包裹问题。但是近几年流行的教法是先A部分语篇,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直接丢给孩子。他们会在已有的基础上,以及结合上下文及情景自主地学习并理解新单词和句型,同时增进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反的,现在所倡导的快乐教学,有时候会导致老师过多地采用教学目标定位太低的游戏。游戏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新知,而是单纯地为了做游戏,无益于课堂教学,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过去的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老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受学生于鱼。更要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尽量多的去表达自己,而且还不是简单的为了完成这堂课而在表达。
我们学校以前双语班最早一年级孩子就学习灵通英语,大量接触简单日常会话,刚开始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觉得是很难的任务,但是学习后,发现孩子能顺利消化吸收,有的学得相当出色。到2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学习《看听学》,每课的对话小故事,等于是一个小短文。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来。当然,所学内容基本没有书写要求,单词也不需要背,只要能听懂会说能演即可。但是后来有一届2年级,要求会背单词,要默写,甚至是句型。学生背得很痛苦,老师背负着进度的要求,每节课像赶火车一样地完成所谓的教学目标。学生毫无表演及运用所学语言的欲望。当然这样的目标不是任课老师单方面决定的。但是显然,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起到很大影响和作用的。
(二) 兴趣仍是重要指标
在我们教学中,也有类似的一个误区,就是,老师会把重点难点自己推出并解决,孩子只负责听。但是这样当然是无法真正掌握新知的。这样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孩子们手中空空,在教师讲解时,孩子不能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自然会觉得枯燥而无趣。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知识的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也就是说老师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目标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集中注意,有兴趣地去钻研去思考去克服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牢固的掌握,而不是泛泛而谈,抽象地教学。要把重点难点实实在在地放在他们手上,让他们去感觉其重量,想办法解决。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就提出,教学要“教学做合一”。其理念就是首先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地联系学过的知识,贯彻到实践中去。
(三)“填满”学生双手,突破重难点
老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需要用到的教具和孩子的学具,都要提前准备好。问题的设置很重要,要有一定的技巧性。这样,学生在参与到活动中的时候,手上有道具,可以更直观更容易帮助学生掌握所要学的知识。比如,我们英语教学活动中,有个普遍的传统项目叫pair work,就是同桌进行互相问答。经常这么做,学生肯定觉得无趣,然后开始讲悄悄话。如果让学生手上拿个玩偶,和玩偶对话。或把活动转变为填写调查表,或准备个简单的空海报,让学生的所想所说写下来,贴在海报上。即方便教师掌握反馈信息,又可以让学生有东西有目标去做。最后沉重的包袱被化解为学生的成果,学生应该更有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既有效落实了课时目标,又在客观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始终坚持: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应多思考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
陶老先生在《新时代的学生》一书中说:旧时代之学生的成长过程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新时代之学生的生长过程是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我们培养的学生是面向未来的新世纪复合式学生,只有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设计真实有效的课堂目标,清晰、自然的课堂教学步骤,多样实效的活动;设计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抓目标教学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的追问“我的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准确、是否有效?”,老师们还需要认真地熟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按照要求科学去制定教学目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去开展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实效,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将会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追求有效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我们每节英语课堂教学都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