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样式,也是文学中的一种有独特价值的文学样式。“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的想象力的奇特的情节编织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关于童话的概念,还有多种不同的理解,20世纪初期,周作人在与赵景深讨论“童话”的定义时认为:“总的来说,童话这件东西,既不太与现实相近,由不太与神秘接触,它实在是一种快乐儿童的人生叙述,含有神秘而不恐怖的分子的文学”。王泉根教授则认为:“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手段的文学品种”。也就是说,童话具有虚拟的人物和环境,离奇的情节,并且幻想是它最重要的特征,是核心,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童话的人物形象有常人体、拟人体、超人体三种。语文课本中大量出现的动物童话,赋予动物以情感、思维方式、行为语言等,是一种拟人体童话,像《丑小鸭》、《小马过河》,《小猫钓鱼》等。“‘万物有灵论’是儿童主要的思维方式,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把生命或生命的属性赋予无生命的对象,相信一切的事物都同人自身一样有生命和意志。”从爱德华·泰勒的“万物有灵”和皮亚杰“物我不分”的理论观点中,我们可以捕捉到拟人体童话对儿童的重要性,“拟人艺术是人类童年期的艺术”,彭斯远一语中的。
方卫平教授阐述了童话在今天这个世界里具有的不朽价值:文明的进步,也在某种程度上虐杀了纯真而富有质朴灵性的艺术诗意和想象力——文化工业时代的艺术创造往往添加了世界的物性特征而丧失了人类自身的灵性特征。童话这种古老的文体最天然地保存着人类文化的诗性智慧和艺术幻想力,以其独特而又飘逸的美学气质,天然地承担起了对于诗意和幻想品质的激活和守望的职责,为今天的儿童读者保留、提供了一幅纯净、绚丽的艺术图景。童话将一如既往地承担起传达人类精神追求和诗意渴望的艺术天职,童话将以其永恒的诗性的光芒和幻想的魅力温暖、滋润着绵延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