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更多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2-12
学期总结(潘春霞) 12-01
2016年下学期研究计划 11-30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1-29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1-29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02-26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02-26
2016年第一学期研究计划 02-25
理论学习 更多
十月份理论学习 12-16
研究计划(刘伟莉) 12-15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2-12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06
童话理论学习2(陈惠芬) 12-01
中年级童话理论学习1(陈惠… 12-01
理论学习(潘春霞) 12-0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笔记4
理论学习笔记4
发布时间:2015-01-19   点击:   来源:   作者:蒋青月

 

    童话之于儿童,是童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童话作品,比如常人体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拟人体童话:《小蝌蚪找妈妈》、《蚂蚁和蝈蝈》、《两只小狮子》、《美丽的公鸡》、《小猴子下山》、《小猫钓鱼》等等,国外著名的拟人体童话:《丑小鸭》、《乌鸦喝水》、《世界多美呀》(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超人体童话:《七色花》、《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特殊样式,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质。就童话作品来说,通常是在童话的幻想世界中,人获得了一种想象中的胜利感,一种从人的各种局限中超越出来的解放感、自由感,这种超越感、胜利感、解放感、自由感自然带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因此,童话作品真正吸引读者的是其特有的新异性神秘性超越性假定性幻想精神人性光辉以及游戏精神等等。
     在童话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审美的愉悦。真正的人性不是自然具有而是在文化中形成的,它需要灌输、培养。这正是童话、儿童文学能够提升人,因而具有一种巨大的感人力量的原因所在,也即,作为儿童文学的童话等作品,在教学中若真能起到什么作用,那也只能通过教学的内化过程,让学生得到提升,打下精神的底子,而这个内化的过程,须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学生通过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得以实现。任何幻想越俎代庖的理解或者强加给学生的定论,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毫无疑问,教材中大量的童话选文,是考虑到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接受心理才走进教材的,在选文立意和数量上是体现了对儿童本位的足够重视,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对这类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情况如何呢,先来看一个大家熟知的童话故事的教学案例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