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讲———初识文学表达美。
在课内外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步骤地引导儿童练习讲童话。比如,可以先从复述入手,指导儿童先学会合理的展开故事情节,进而融入情感,加入表情色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启发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情节去续讲童话,或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独立编(讲或写)童话。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童话文学的情节美、表达美,也有助于儿童丰富词汇,锻炼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其六,品———品味多彩的生活美。
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或观看)过的童话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与品评,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儿童去阅读(或观看)一些优秀童话作品。课程资源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应更广泛地包括可以用来教育儿童的各种课外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起着比我们的预想要大得多的作用。作为教育,“学校不能和生活相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并利用儿童在课外通过阅读、影视、网络所接触到的大量童话作品,通过讨论与正确的引导,使儿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进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能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长。童话,作为一种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它作为文学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它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搞好童话体文章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