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更多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2-12
学期总结(潘春霞) 12-01
2016年下学期研究计划 11-30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1-29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1-29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02-26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02-26
2016年第一学期研究计划 02-25
理论学习 更多
十月份理论学习 12-16
研究计划(刘伟莉) 12-15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2-12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06
童话理论学习2(陈惠芬) 12-01
中年级童话理论学习1(陈惠… 12-01
理论学习(潘春霞) 12-0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研究成果>>低年级童话教学探索
低年级童话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15-01-19   点击:   来源:   作者:蒋青月

 

童话,往往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主要表现手法,也常常通过幻想塑造出不同的艺术形态,成为儿童最爱阅读的文学样式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比较集中在低中年段,教学中如果能彰显童话文体的优势,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以达到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圆融。
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也许忽略了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所承载的意义,忽略了语文课所承载的东西,没有关注童话的特点,更没有品味语言的趣味。我认为童话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从教学的角度讲,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呈现一条清晰的故事脉络,如同给与孩子一张寻宝图。有了它,孩子才能进入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进而探究到语言文字的奥秘。因此,低段童话教学应依故事之序展开教学,并充分利用课前引入、初读检测、复习巩固等环节来凸显故事情节,以加深孩子对故事的记忆。      
1、初读故事,感知情节    
低年级孩子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即对儿童而言,听故事比读故事,更容易发挥想象,从而理解内容。因此,低段童话教学应多采用教师范读,来帮助孩子整体感知故事。其次,低年级的童话课文,大多配有连环插图。一幅幅插图,再现了文字所描述的场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让孩子初感故事内容。例如,《北风和小鱼》一课,它配有3副图,每副对应一个自然段。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让孩子根据画面猜猜课文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让学生借助插图,读通课文。有了插图这个桥梁,孩子很快就能读懂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教学中,指导学生弄清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或者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的人或者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指导学生抓住童话故事的完整结构、发展顺序、离奇情节,给学生一个完整故事的认知过程,以便通过复述这一重点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启迪思考与想象,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2.提炼大纲,明晰故事    
对故事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故事大纲的提炼。让孩子在脑中构建起一个明晰的情节图式,便于后面进行故事细部的学习。如,借助板书理顺序:利用板书,采用贴一贴、排顺序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孩子理清故事线索。另外,童话中类似的情节,往往用反复或者调换少数词语的方法来描述,作者就是利用这种反复重现中的微妙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则童话看似很长,但是几处情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很多词语只有细微的变化,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词语的细微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把老太婆贪婪、残忍的丑恶形象再现出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抓住情节发展的线索。   
3.复述表达,理解故事    
童话的语言浅显,口语化。故事的结构,具有复现的特征。因此,课文学完后,应鼓励孩子复述故事。在复述中,内化语言,训练能力,同时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复述可以直接叙述,也可以转述。如,学完《猴子种果树》后,可以让孩子根据故事情节的复现的特征,直接讲故事,也可以换成第一人人称来讲故事。后者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以故事中人物的身份讲述,孩子就可能经历人物的心路旅程。这样既训练了复述能力,语言的转化能力,加深对故事的记忆,同时又是对人物形象的重新演绎,以及对故事主题的同化。    
二、凸显故事主人公的形象   
童话中的人物具有典型化的特征。这些人物可以是自然界的任意事物,他们个性鲜明,无所不能,寄托着儿童探究世界、征服世界的愿望。所以,低段童话教学应充分挖掘文本中那些能丰富人物形象的词句或空白之处,借助想象、朗读等手段,让形象变得立体可感。    
1.通过想象,使形象丰满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很多童话故事所表达的语言和表述的情境有诗一般的意境。在教学这些童话故事的时候,可以积极发掘故事中的切入点,充分调动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童话故事的情节,融入童话故事的意境,走进童话人物的心灵。如何帮助孩子把握形象?最为关键的是想象,因为儿童擅长以想象的方式把握文本,所以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儿童展开想象,活化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从而真切地感受人物形象。具体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细读文本,或糅合字词教学,或结合口语交际,引导孩子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文字所描述出来的美丽画面需要用一些具体直观的图画、剪贴画、影视片来呈现出来。我们借助形象直观的图片让童话中所描写的景色和人物变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画面。
引导学生幻想和想象还有一种不可忽略的方法,那就是依据原文续编、扩编故事。一篇优秀的的童话都不会在结尾处画上句号,意犹未尽几乎是每一篇童话的特色,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练习想象的机会。比如,学了《想飞的乌龟》以后引导学生想象:下次乌龟上天时,会采用什么方法呢?再以《丑小鸭》为例。在丑小鸭离开家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给鸭妈妈留一封告别信;在丑小鸭变成天鹅后,他又给鸭妈妈写了一封报喜信。在写信时,我们引导学生想象,丑小鸭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如此一来,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变得生动可感。     
2.借助朗读,让形象鲜活    
朗读,低段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童话语言口语化,故事内容儿童化,读来朗朗上口,极富童趣。因此,低段童话教学应充分指导孩子投入情感,读好课文。朗读,尤其是表情朗读,或者是表演读,很容易让学生真实地走进故事情景中,与文中人物融为一体,高兴着对方的欢喜,痛苦着对方的哀伤。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什么时候自由读,什么时候指名读,什么时候齐读,或者分角色读,表演读、配音读、提示读等等让学生不时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很有兴趣地参与到朗读中来。比如《丑小鸭》这课中,有这么一段话:幻灯——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鸡公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独,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一位教师在教学这段时,我觉得她处理得很好。她采用的是“回声”朗读法。什么是回声朗读法呢?就是老师读完每句话后,学生跟着把这句话中最后的几个字重复一遍。这段话中,重复的刚好是这几个重点词:疼爱他,欺负他,咬他,啄他,讨厌他。通过这种形式的读,把丑小鸭可怜,受人排挤的境地予以了强调。且读的形式新颖,既像歌唱中的重复,又像是在山谷中的回音,趣味十足。
三、用正面角度引领孩子的成长  
学生学习童话故事的收获不应仅仅体现在知识层面上,还应通过学习童话故事学会思考。教师除了要求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之外,还应教会学生学会联系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例如学习《青蛙看海》,除了使学生感受文中的青蛙在大家的鼓励与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之外,还可以通过全班交流、课后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懂得为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确立正确且合理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促进学生领悟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同样快乐”的真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童话中的生活,让学生在明理的过程中感念生活中的童话!童话故事,多用正面的形象,寄托真、善、美的价值导向。但也不乏有一些反面人物,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小灰兔,《两只小狮子》中的狮子等。教学中,教师在用心丰满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慎做对反面人物的排斥与批判。因为那些小动物身上的小毛病,正是一些孩子身上的小缺点。我们应力求发现每个人物的可爱之处,宽容它们的不足,才是保护了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具体在教学中,老师应在凸显小白兔勤劳的同时,让孩子明白小灰兔是有点小贪吃,但它有礼貌,又爱帮助人。在凸显小狮子的勤奋刻苦之后,给予狮子一个改正的机会,让孩子续编他听了妈妈的话后改过自新的故事。童话教学,应注重从感性、正面的角度去引领,让真、善、美的形象,进驻儿童的精神世界,从此指引他的言行,完善他的品格,起到无痕的教育作用。     
总之,童话教学应在抓住语文教学之本的基础上,心存一份对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呵护,对儿童文学原生价值的敬畏。用有趣的故事,可爱的形象,正面引导,从而让孩子从喜爱童话开始,迈向语文学习的幸福之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