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的意义
(一)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与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和背诵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学生理解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朗读和背诵时,如果教师指导得当,学生就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
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会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哭、会笑、会同情和参与。”
(三)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小学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是:情感的表现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儿童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多变,激情占优势,心境的持续时间短;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高级社会性情感逐步发展。
(四)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是童话的突出特点,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童话。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是编写童话的主要核心。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教具来引导他们先仔细观察,并教会观察的方法。
学习心得: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气,适合儿童想象和趣味的情节、形象创作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且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的虚构的故事。可以看出,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6至7岁,这个年段的学生善于幻想并乐此不疲。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孩子的生活天地,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想象力是十分惊人的。他们会想象自己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也会想象自己跟奥特曼一起打怪兽;他们会学着老师的样子,为自己批改作业,会对着玩具娃娃说话;有时还会和小猫、小狗一起玩耍,也会把椅子排起来当作火车开。因此,童话故事正好与其年龄特点相契合,所以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爱读童话。再加上童话语言多是浅显易懂、活泼动人,童话人物形象多鲜明便于儿童理解,因此童话凭借着其幽默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儿童易于接受,易于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启发儿童的心智。